第286部分(第1/4 頁)
不過從各方面的訊息來看,王宗壽此人心高氣傲,而且擅長詩文,卻不擅長軍事。
若是換一個人,或許還會懷疑吳國的目的;但王宗壽的話,此人若是見了吳國的使者後,必然不會有什麼懷疑。
只要能讓王宗壽覺得,自己依舊是以梁軍為主要的進攻目標,那麼接下來這一戰吳軍就已經取得了一半的勝利。
剩下來的就是在戰場上將這個勝利落到實處。
第五百四十章步步緊逼
武義五年四月二十一日,梁、蜀聯軍抵達江陵,駐營於江陵城北二十里。
第二天,江陵城中的高季昌率領一萬大軍出營趕往聯軍大營匯合,三家的聯軍在休整兩天之後,開始向吳軍營地進逼。
二十五日,聯軍進逼到距離吳軍五里之地,兩軍隔著一條小河對峙,河面上有幾座浮橋連線著河兩岸。
面對聯軍的進逼,吳軍選擇了避而不戰;他們很快就放棄了營地,向後撤十五里重新安營;而聯軍輕易佔領浮橋之後,沒有多少猶豫便渡河繼續向東進逼。
最終,吳軍不再後撤,而聯軍也停下腳步。
兩軍相距十里對峙,吳軍在東,聯軍在西;而聯軍之中,梁軍和荊南軍在北,蜀軍在南,組成一南一北兩處營地,相距五里,成掎角之勢。
這天,蜀軍營地裡來了一個吳國的使者,正是楊渥身邊的通事舍人周宗。
“吳國的使者,這個時候過來是什麼意思?難道是來求和的不成?”
中軍主營內,嘉王王宗壽高坐於上,對著眾將輕聲笑道。
“想來不是求和的,那也應該是來請殿下撤軍的吧?”一旁,王宗壽的親信副將趙本笑著答道。
“該不會是來請求投降的吧?”另一人則是一臉鄭重的問道,引得場中眾將一片大笑。
見到眾將氣氛熱烈,王宗壽的心情同樣極好。
這些天以來,蜀軍先是成功突破吳軍的封鎖,並且挫敗了吳軍先行擊敗梁軍的企圖,這對王宗壽來說可是一件大喜事。
不過更加讓他感到興奮的卻是接下來的這幾天,面對聯軍的步步緊逼,吳軍只能步步後退,顯然不敢與強大的聯軍為敵。
要知道,之前雖然挫敗了吳軍的企圖,不過那一次吳軍的實際領兵將領乃是秦裴和王茂章二人。
秦裴和王茂章雖然也能算得上吳軍名將,在天下間都有很高的名望,但他們畢竟是比不上楊渥的。
而這幾天被他們逼迫得連連後撤的,卻是由吳王楊渥親自統領的吳軍!
楊渥是什麼人?或許這幾年楊渥一直呆在金陵,使得他的名氣比不上如今風頭正盛的晉王李存勖;但在早些年,當李存勖還只是晉王李克用膝下一個默默無聞的少年之時,天下間廣為流傳的卻是楊渥的威名。
淮南第一次北伐之戰,先是在淮河以北大破梁軍,消滅敵軍多達五萬多,接著又奪取宿州,再之後,更是趁著魏博軍叛亂的時機,以五千精兵大敗朱溫親自統領的十萬大軍,那可真是名震天下。
甚至到現在都有很多人認為,梁國由盛轉衰就是因為那一戰。
因為在那一戰之後,梁軍不管是與晉軍交戰,還是與其他勢力交戰,都沒有了以往的氣勢和威風,反而勢力越來越衰微。
而楊渥這樣一個直接改變了梁國國運的人物,在之前的幾天裡面對聯軍的進逼竟然只能步步後退,這自然讓蜀軍眾將興奮不已。
便是作為統帥的王宗壽礙於身份,沒有過多的表現自己的喜悅,但偶爾流露出的笑容,也說明了他心中的興奮。
蜀軍之中,唯一感到不安的或許就是鎮江節度副使張武了。
倒不是說張武就看出了什麼不妥,而是這位在沙場上征戰了數十年的老將,本能的覺得吳軍的步步退讓有些反常。
畢竟在他看來,吳軍雖然在之前的戰事中遇到了一些挫折,但總的實力上,即便是吳軍不如聯軍,那也不會差多少。
這還僅僅是張武從兩軍兵力對比中得出的結論。
既然吳軍的實力並不比聯軍差,那麼吳軍為何要連連後撤?難道吳王楊渥膽子就那麼小,連與聯軍一戰的膽量都沒有嗎?
若真是那樣的話,吳軍在幾天前趁著聯軍尚未抵達時,就從容撤走了,何必等到現在?
可惜的是,他畢竟不是主帥,甚至他在王宗壽的心中也不是地位最高的副帥;再加上張武雖然心中感到不安,但他卻拿不出任何的證據,想要說服其他信心滿滿的將領談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