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部分(第3/4 頁)
的;但孤要發行的紙幣,卻是有足額貨幣作為儲備的!”楊渥解釋道。
他所說的紙幣,可不是後世宋朝、元朝、明朝等時期那種可以沒有節制發行的紙幣,而是像後世西方國家金本位制時期的紙幣。
那種有黃金儲備作為背書的紙幣,不管是信用上,還是發行數額上都有極大的限制,這就使得當局不能隨意發行紙幣,而是有多少黃金儲備,就發行多少貨幣,極大的保證了貨幣價值的穩定,促進了經濟的繁榮。
雖說後世紙幣代替金銀乃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不過若是沒有黃金本位制時期的過度,若想要一次性轉變為後世的信用貨幣時期,出現的結果往往就是元朝時期那種情形。
所以在這個時代,最好的辦法還是用貴金屬作為本位貨幣。
當然,如今吳國的貨幣相當於是銅本位制,但銅的價值畢竟有限,隨著經濟的發展,銅本位制將越來越跟不上需求。
所以歷史上宋朝時期還是通用銅幣,白銀和黃金並不能作為貨幣流通;而到了明朝時期,白銀就可以直接流通了。
當然,明朝時期的貨幣體系相當於是銀…銅複本位制度。
而就後世世界經濟發展的局勢來看,金本位制才是最為穩定的貨幣制度。
可惜吳國如今別說是黃金了,便是白銀的儲備都有所不足,想要作為本位貨幣顯然不夠用。
所以楊渥的打算是,暫時不發行紙幣,繼續用銅錢進行流通;同時派人去海外尋找金礦銀礦等。
聽說古代日本的黃金、白銀就出產較高,可惜楊渥並不記得日本的那些金礦、銀礦到底在哪些地方。
等到找到了足夠的黃金、白銀之後,再設法直接過渡到金本位制或者銀本位制,用黃金或者白銀來作為儲備,平常市面上流通金幣或者紙幣,以及小面額的銅幣。
馬殷發行的鐵錢,實際上有些類似於後世國家的信用貨幣,那完全就是馬殷憑藉自己的統治地位強制發行的貨幣,別的勢力是不會認可的。
比如如今吳國奪取了大量楚國領地之後,當初馬殷發行的那些鐵錢也被一概廢除。
為了保證百姓不會因此受到太大的損失,吳國朝廷無奈之下就只能用武義通寶來兌換馬殷的鐵錢當然,這種兌換顯然不是足額兌換,一般三文錢的鐵錢也就兌換一文錢的武義通寶。
但即便是這樣,那些百姓依然非常樂意兌換,並且吳國僅僅用這一手就極大收穫了當地百姓的民心。
“孤發行的紙幣,都是有足夠的現錢作為儲備的,也就是說,百姓隨時隨地都可以將他們手中的紙幣兌換成足額現錢,並且他們也能夠用紙幣向朝廷繳納稅賦;而馬殷發行的鐵錢卻不能向馬殷兌換成足額的現錢,也不能用來繳納稅賦。這就是孤要發行的紙幣和馬殷的鐵錢的不同之處!”楊渥最後解釋道。
駱知祥畢竟精於理財,很快就認識到了楊渥所說的紙幣與馬殷的鐵錢之間的不同,同時也意識到了發行紙幣的好處。
首先一點當然是紙幣流通起來更加方便,比如一貫現錢就是一千文錢,若是一個人帶上幾貫錢在身邊,那就要請專門的人用一個大揹包背起來才行;但若是使用紙幣的話,無疑是方便了太多。
而發行紙幣的第二個好處就是減少了流通中的損耗。一枚銅幣流通久了,自然會出現生鏽、腐蝕、遺失等情況,而若是用紙幣的話,即便是舊了爛了也沒多大關係,反正印刷紙幣的成本並不高。
此外,流通紙幣還有許多其他好處,難以盡述。
不過駱知祥依舊有些奇怪的問道:“大王,按照你剛才所說的,既然發行的紙幣可以隨時用來兌換足額的現錢,那麼這就是說,朝廷儲備了多少銅,就能發行多少紙幣;若是銅的儲備減少了,那就要減少紙幣的發行量;那麼這樣一來,決定紙幣流通量的豈不還是國家儲備銅的數量嗎?這有如何能緩減現錢流通不足的問題呢?”
“哈哈……”楊渥聽了卻是大笑起來:“誰和你說,一定非要是有多少銅就發行多少紙幣的?”
“這不是大王剛才說的嗎?紙幣能隨時兌換成足額的現錢,若是儲備的現錢不夠,那麼百姓兌換的時候豈不是兌換不出來?”駱知祥疑惑道。
“孤問你,你覺得天下的百姓都會在同一時間將自己手中的紙幣兌換成現錢嗎?”楊渥笑著問道。
“這個,當然不會!”駱知祥沉吟片刻,便非常肯定的答道:“百姓即便是兌換,時間肯定也會錯開,而且不可能全部百姓都會選擇將紙幣兌換成現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