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部分(第2/4 頁)
復徵收現錢,可惜這幾年市面上的現錢始終流通不足,所以他的打算也暫時不能實行。
見駱知祥神情有些沮喪,楊渥心中一動,當即笑道:“駱卿,孤倒是有一個辦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減現錢不足的問題,不過孤有些擔心這個辦法會不會被濫用,所以不敢貿然提出。”
駱知祥頓時眼神一亮,連忙問道:“不知大王有什麼妙策,不妨說出來也讓臣參詳一二!”
楊渥點頭道:“正要讓駱卿幫孤提提建議,孤想到的這個辦法,便是發行紙幣!”
“發行紙幣?這是什麼東西?”駱知祥有些茫然。
其實這也不怪他,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也就是北宋時期四川出現的“交子”,所以駱知祥不知道紙幣也很正常。
楊渥笑著解釋道:“駱卿覺得,為什麼銅幣可以作為錢幣流通,大家都會接受,但普通的銅,卻不能流通,大家都不接受呢?”
銅,有其價值,所以能夠被用來作為貨幣,這一點駱知祥自然明白;不過為什麼是官府鑄造的銅幣能夠流通,而那些沒有經過鑄造的銅器卻不能作為錢幣,這一點駱知祥之前就沒有仔細想過了。
所以在被楊渥問起後,他也是楞了一下,低頭沉思了片刻,這才答道:“因為這是朝廷規定的,有朝廷出面做保,所以能夠作為錢幣流通!”
“不錯,正是因為有朝廷在背書,所以銅幣才能流通於市。一斤銅,將其鑄造成銅錢後,一般可以買到超過一斤的銅,為什麼?就是因為朝廷在鑄造銅幣的過程中,摻雜了許多不值錢的東西進去,所以銅錢若是沒有朝廷背書,雖然依舊有其價值存在,但肯定不會像它的面額那般值錢!”楊渥大笑道。
如今亂世,各方勢力都缺少銅錢,所以有些勢力選擇了在鑄幣的過程中摻雜更多的賤金屬,還有的勢力做得更加過分,乾脆就用鐵來鑄錢。
這些鐵錢的本身價值自然是遠遠比不上其面額,所以這些勢力為了保證鐵錢的流通,只能以強制命令的方式來保證。
比如馬殷當初就在高鬱的建議下鑄造了大量的鐵錢流通於市,這樣一來不僅保證了市面上的錢幣足夠,同時外地商人在楚國賺錢之後,因為楚國的錢幣到了外地不能流通,所以這些商人只好在離開楚國之前就將這些鐵錢給花掉。
這樣一來就促進了楚國經濟的發展,使得官府大受其利。
然而,這種發行鐵錢的辦法卻不是長久之計,短時間內用用也就罷了,但從長期來看,還是需要鑄造足額的貨幣才行。
當然,所謂的“足額”也只是相對的,比如唐朝盛世時期鑄造的“開元通寶”等,一直流傳到這個時期市面上都還在用,就是因為開元通寶的分量足,價值高,大家都樂於接受。
其他朝代在盛世時期鑄造的錢幣也往往分量相對足夠,一旦到了王朝晚期,其貨幣都會出現分量不足的情況。
而如今吳國鑄造的“武義通寶”,分量雖然沒有開元通寶那麼足,但比起其他勢力鑄造的貨幣來說也是分量最重的貨幣了,所以吳國的貨幣往往能通行天下,各國百姓都樂於接受,甚至一些海外地區的蠻夷也會接受吳國的武義通寶。
這在一方面極大促進了吳國經濟的繁榮,但同時也導致大量貨幣外流,進一步導致吳國流通中的錢幣缺乏。
第五百零五章紙幣
“所謂發行紙幣,其實就是用一張紙,在上面印上精美的圖案,再留下防止偽造的印記,標註面額,以此來代替銅幣流通!”楊渥向駱知祥解釋道。
接著,他又詳細的向他說明了後世紙幣的一些細節。
“這和馬殷發行的鐵錢有什麼區別?”駱知祥聽了之後有些瞠目結舌。
不管是馬殷的鐵錢,還是吳國的武義通寶,又或者唐朝盛世時期發行的開元通寶等等,都是不足額的,這其中的差額可以被稱為“鑄幣稅”。
不同的貨幣之間鑄幣稅的大小也是不同的。
比如說一枚開元通寶,其實際成本肯定是小於一文錢的,不過這個差額並不算大,而馬殷鑄造的鐵錢那差別可就大多了;至於吳國的開元通寶,其鑄幣稅的大小應該是介於兩者之間的。
然而現在楊渥提出的辦法倒好,竟然直接在紙上印一些圖案,標明面額,再加上一些防偽的印記就用來當貨幣流通,這可是比馬殷的鑄鐵錢還要狠啊!
所以駱知祥在聽了楊渥提出的辦法後才會那麼大驚失色。
“當然有所不同!馬殷的鐵錢就是貨幣,它本身是不能換成足額的銅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