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部分(第1/4 頁)
駁斥了那些官員的觀點後,作為朱友貞的心腹,趙巖開口道:“陛下,臣以為吳國應該不會在現在就北伐。”
“張愛卿做出如此判斷,可有什麼理由嗎?”朱友貞開口道。
“陛下,臣以為吳國在此前之所以不出兵北伐,最主要的目的還是為了讓我國和梁國拼得兩敗俱傷,而吳國則積蓄力量,坐收漁利;等到我國和晉國都筋疲力盡之後再出兵北伐,一舉將我國和晉國都拿下。這才是吳王的打算。”趙巖道。
他皺了皺眉,接著又道:“而如今我國和晉國雖然損失較大,但還遠遠沒有到失去反抗能力的程度;吳國若是現在北伐的話,依舊難以一舉拿下我國和晉國。所以臣覺得,目前吳國應該不會立即北伐,而是會繼續等待時機。”
“嗯,你說的也有道理。”朱友貞點了點頭,又看向張漢傑:“張愛卿怎麼認為呢?”
這幾年下來,他對趙巖、張漢傑二人是越來越信任,甚至到了言聽計從的地步,而對敬翔和李振等人卻是越發疏遠。
雖然每次議事的事後,朱友貞依舊會詢問敬翔等人的意見,但最終做出決定的時候,卻很少按照敬翔他們的意見來。
“陛下,臣也覺得吳軍現在不會立即北伐。吳王北伐,就算他沒有同時拿下我國和晉國的打算,但至少他會選定一個合適的時機。比如晉國被某種事情拖住了,在較長時間內都無法南下,這時候吳國趁機北伐,從而擊敗我國,獨自佔領中原,避免晉國坐收漁利。”
張漢傑道:“而如今張文禮之亂,固然能拖住晉國一時,不過趙國的力量畢竟有限,即便是契丹人也在此期間南下,騷擾晉國北方,但以晉國的實力,想來要不了多久就能平定這些動亂。所以臣覺得,吳國不會在此期間北伐。”
朱友貞眼神一亮,顯然對張漢傑說的理由很感興趣。
的確,若是吳國要北伐的話,三年前胡柳坡之戰後他們就有一次很好的時機,但那時候吳國並沒有動手;如今張文禮之亂最多也就是給晉國造成一點小小的麻煩而已,吳國更不可能在這個時候動手。
想到這,朱友貞連連點頭道:“你說的有道理,吳國趁此機會北伐的可能性的確不大。”
便是敬翔等老臣,對於張漢傑提出的理由都表示同意。
畢竟他們一來想不到如今吳國已經與惠王朱友能暗中勾連,有把握在短時間內擊敗南線的梁軍主力;二來也是更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他們忽略了趙國的實力。
第六百零六章敬翔的建議
不管在誰看來,趙國都只是一個弱小的國家,兵不到五萬,將也沒有什麼名將,城池更是隻有四州之地,而且還地處河北平原,無險可守。
而晉國一方卻是擁兵近三十萬的大國,近年以來更是連續擊敗梁國、契丹等強大勢力,軍力強盛,戰將上千。
可以說在晉國面前,趙國就如同一個五六歲的小孩子面對一個成年人一般,難以起到什麼作用。
所以他們都覺得,一旦李存勖決意討伐趙國,必然會在極端時間內將趙國踏平。
而吳國若是北伐的話,敬翔等人相信,即便梁國再怎麼衰弱,也不會比趙國更弱;換言之,吳國拿下樑國的速度不可能比晉國拿下趙國的速度更快。
所以,除非楊渥傻,否則他應該不會在晉軍討伐趙國期間就北伐,畢竟這種時機還比不上上次胡柳坡之戰後的那次時機。
有了這種判斷後,朱友貞頓時放心不少。
他接著問道:“那麼諸位覺得,吳國會在什麼時候北伐呢?”
敬翔站出來道:“陛下,臣以為吳國北伐的時間應該不會太久,一定就在最近五年之內。”
“最近五年之內?”
“不錯。”敬翔點頭道:“陛下,吳國的打算雖然是積蓄力量,坐觀北方戰局,然後伺機北伐。不過對吳國來說,他們必然不會等得太久。”
“首先一點就是,吳國自從六年前攻佔嶺南徹底統一南方後,近幾年內除了用兵海外和國內剿匪等,也就是與蜀國有過小規模交戰。
一支軍隊若是長時間沒有經過實戰的磨練的話,很可能會出現腐化墮落,兵不識戰的情況;所以吳王不會拖延太久。”
“第二點就是那些追隨楊行密創立吳國基業的功勳老臣,如今剩下的已經不多了,這些老臣要想在有生之年北伐中原,就必然會勸說吳王動兵。”
“第三點那就是吳國的國力,經過這幾年的積蓄,北伐的準備應該已經做好了,再等下去不但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