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 頁)
故。中國有關部門已向肇事人員要求“國家賠償”,金額高達八百萬美元。
由於苯是一種相當難分解的化學成分,而且很易沉澱。“大勇輪”事件發生後,中國方面解決的辦法是用圍油欄把出事海域漂浮在海面上的苯乙烯聚攏在一起,然後定期噴灑分解劑,目前圍起來的範圍,有十幾平方公里。由於苯那難纏的特性,要完全分解,具最樂觀的估計,也要數十年之久。
當時這一事件,我也去採訪過,一位參與其事的環保專家對我說,苯乙烯有極強的滲透性,對長江口海域的生態,將造成相當大的危害,而那一帶,正好是許多魚類的產卵區,一年四季都有包括鰻魚,帶魚在內的大量魚群,每天海面上都有無數的漁船。所以,很可能會有魚因此而變異,就是出現二頭怪魚也不足為奇。而人如果吃多了有苯乙烯沉澱的魚,將會對身體產生危害。
然而見報的文章,這部分內容被刪去了,原因是怕市民恐慌。
由於我與海事局的關係不錯,所以這次他們透露給我一個獨家的新聞線索。那就是原先範圍達十幾平方公里的苯乙烯,正在急速消失中。一個星期前,已經只剩下三平方公里多一點,而兩天前海事局的船再去看的時候,竟已不足兩個足球場大。
這簡直已經到了科學無法解釋的地步了,世界上苯乙烯洩漏事故並不止這一宗,儘管其它的規模都比這次小,但毫無例外地到目前為止當地都在盡力而緩慢地進行分解工作,從來沒有出現過短時間內苯乙烯迅速消失的事件。之所以用“消失”這個詞,是因為單靠分解是絕不可能有此效果的。
今天,海事局將再次派船去看情況,除了海事局的人外,還有一位環保專家隨行取樣檢測。然而奇怪的是,這位環保專家卻不是海事局或者環保局的,身份十分神秘。海事局負責與我聯絡的小張悄悄對我說,本來今天不能出海,因為今年第七號颱風“菲特”正在急速靠近中,出海會有危險,但這個不知什麼來頭的環保專家堅持越早去越好,不能等,上面居然也同意了。
小張好心地問我:“這次出海有危險的,你是不是不要去了,等他們回來再採訪好了。”
我當然拒絕了,這種採訪,不到現場怎麼行,我笑著對他說:“沒關係,我游泳不錯,掉到海里也能撐到救援來。”
我深吸了口氣,問:“你是說,苯乙烯造成了歐姆巴原蟲的突變,而歐姆巴原蟲以苯乙烯為食物,這就是這次苯乙烯消失的原因?”
梁應物沒有直接回答我的問題:“回來以後我和機構裡的一些研究員討論,結論是變異後的歐姆巴原蟲可能已經是一個新物種了,對這個新物種的一切特性,我們一無所知,這太危險了。而我認為這次的苯乙烯消失與此有關,還有一個原因。”
此時目的地已經不遠,其他海事局的人都倚著甲板上的護欄眺望前方,他們大概以為我正在採訪環保專家;卻不知道我們正在談著多麼聳人聽聞的事。
“我查了近一段時間全國衛星氣象圖。‘大勇輪’出事幾天後,一個暖溼氣流在這裡形成,無疑這個氣流會含有大量從海面上揮發的苯乙烯。這個暖溼氣流一路往北,並在東北大量降雨,其中就包括那場毒雨。”
梁應物看了看天,說:“這次苯乙烯消失的速度非常驚人,所以我們沒法等,如果等颱風過去,那苯乙烯就會消失殆盡,很可能我就無法找到歐姆巴原蟲的蹤跡,機構很重視這件事,所以就出面和海事局照會了一下。”
“可是這次去,你又怎能確定一定可以查到那怪物的下落。”
“我有一種預感,我一定會再次碰到它。”
“到了。”我聽到有人在喊。
我和梁應物走到船頭,放眼望去,前面事一大堆黃黑相間的厚重漂浮物,散發著令人難以忍受的氣味。
我想那就是苯乙烯了,粗略估計一下面積,大約有一個半足球場大小,果然比兩天前又縮小了。
“糟糕!”梁應物脫口而出。
“怎麼了?”我問。
“按照前一段時間的吞噬速度,現在的面積絕不會大於一百平方米,怎麼會還有那麼多;難道說……”
我注意到梁應物用了“吞噬”這個詞,不由一愣,轉頭一看,梁應物的額上竟滲出汗珠,心裡也不由惶急起來,忙追問:“吞噬速度減慢怎麼了?”
“那說明,那個生物並不是以苯乙烯為食物,很可能,苯乙烯只是在它完全變異完成前需要的物質。”
“你的意思是,它已經完全成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