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部分(第2/4 頁)
鎮,北平太守公孫瓚。第十五鎮,上黨太守張楊。第十六鎮,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第十七鎮,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
第十八鎮,上谷郡太守秦峰。
這十八路諸侯,便是今後群雄逐鹿的主要力量,然而此刻他們同心協力討伐董卓,唯有秦峰一人心裡明白,一年後這強盛的聯盟就會四分五裂相互攻伐。
祭天的會盟臺,五六丈高,四周插滿了旌旗,數十萬大軍匯聚,綿延數平方公里。
袁紹獨上會盟臺。望案几之上代表盟主地位的兵符將印,霸主的氣概油然而生。暗道:“諸侯尊吾為盟主。待得剿滅董卓,匡扶漢室。吾便與那千古流芳的周公一般……。”
只有秦峰知道,這次討伐董卓最終無功而返,並且諸侯內部還起了內訌。他之所以來此,一是為了名聲,二一個就是洛陽城內有玉璽。
傳國璽!自古得之,便有九五之份,一定第一個衝進去,拿來回家當大印。
袁紹焚香拜倒與地,秦峰等人隨後在臺下拜倒。
“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紹等懼社稷淪喪,糾合義兵,並赴國難。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必無二志。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皇天后土,祖宗明靈,實皆鑑之!”
數十萬將士一起高呼。聲震天際。
眾諸侯亦是熱血沸騰,發誓同心協力,共誅董賊!
祭告完畢。眾人回營升帳。
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多數同仇敵愾。但也有幾個暗懷鬼胎。其他先不說,就說曹操。就是為了自保。畢竟刺殺董卓未遂,若是不起兵,必定是抄家滅族的下場。
再說袁紹,當了盟主心氣愈高,若是一鼓作氣滅了董卓,三公的地位都算是低的。
他琢磨了一下,行軍打仗糧草是最重要的,不能落入他人手中,而自己管著也說不過去,道:“既然諸公推舉吾為盟主,吾必定賞罰分明……。”
秦峰幾乎百無聊賴,因為這跟歷史上一般無二,袁紹獎懲制度說完後,便任命自己的族弟袁術掌管糧草。
然而袁紹想到,若是真能擊敗董卓,順勢入朝後最有威脅的就是秦峰,見他昏昏欲睡,忙對曹操眨巴眨巴眼睛,急急說道:“當需一人為先鋒,先去汜水關,其餘諸人隨後接應……。”
手握大義,再行落井下石之事。這種事情,曹老闆絕對不會放過,立刻呼應道:“子進勇烈,麾下更有匈奴鐵騎相助,可當此任!”
袁紹心中得意曹操的配合,這就要拍板定下來。
但是秦峰已經驚覺,他歷來慣會算計他人,豈能不知袁紹的花招。心說好啊,你們兩個又來算計爺了。急忙說道:“本初兄,汜水乃是關隘,城牆高大,吾手下只有騎兵,如何攻之?如今正要打董卓一個措手不及,吾去也行,若是因此耽誤了攻關的時間,這責任小弟可不擔……。”
便見孫堅站起來,此人乃是諸侯中難得的重情重義之人,他從江南千里而來,端得是實實在在來打董卓的,說道:“子進公所言甚是,堅願為前部!”
袁紹,曹操沒想到蹦出來一個攔路虎,鬱悶不已。兩人也是聰明之人,聞秦峰言語再觀他只帶騎兵,便暗罵秦子進無恥!誰人不是馬步兵齊來,唯有子進這小子只帶騎兵,分明就是不想攻打城關損兵折將。
然而此事也不能明說,袁紹後悔怎麼自己就沒想到只帶騎兵,無奈,只能令孫堅為前部。
“文臺兄實乃吾大漢棟樑,秦峰慚愧!”
孫堅一笑,正色道:“子進公所帶騎兵本就無法攻城……。”
兩人相視一笑,秦峰便裝作與一旁的曹操說話,大聲道:“本初兄深有韜略,素知用兵之道,為何讓騎兵去攻打關隘?這不是明著讓吾手下的兒郎白白送死!”
帳中諸侯個個精明,聞之,皆若有所思。
曹操十分尷尬,心說你這秦子進,拐著彎罵人,分明就是吾讓你去的,你卻往本初身上說,急忙道:“子進不可如此想,某一時未能明瞭子進所帶只有騎兵爾!”
他見秦峰透徹自己的謀劃,羞愧中下意識的左顧右盼,突然看到公孫瓚身後站著三人,長相皆有特點。急忙轉移話題道:“公孫太守身後所立者何人?”
眾人頓時被打斷了思路,不免看過去,因劉備三人的長相世間少有,都嘖嘖稱奇。
公孫瓚與劉備關係好,見是個讓其出頭的良機,急忙讓劉備出來,說道:“此乃吾幼年時就結交的一位兄弟,名劉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