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部分(第3/4 頁)
不過是關心的地方不對,加以引導就好。不要因為自己有些小聰明,傷了士人上進之心。”
顏神佑嘀咕道:“關心國家大政,再指手劃腳的,我也忍了。管到我們家屋裡去了,他好大的臉!”
李彥比她脾氣還大:“天子無私事,皇嗣大統,還不夠大嗎?”
“太學是養士的地方,可不是用來養宦官的。大周已經不招宦官啦!”
李彥:“反正,這樣的批覆就是有失體統!聖人,你說這樣好嗎?!天子無私事呀!”
顏肅之嚥了咽口水:“那就抹了最後一句?”見顏神佑瞪眼,又和起稀泥來,“李翁說的也對嘛。”
顏神佑嘟著嘴巴不接腔了。
宮裡吵得熱鬧,太學裡更熱鬧,直接上拳頭招呼上了。一路以李清君、江非得為首,一路以上書的太學生李璐為首,打得拳腳飛揚!
作者有話要說:前面寫鬱衡的輩份錯了,以後修文的時候再改,感謝捉蟲的三味書屋同學。
太學生關心國事,不是一件壞事啦,史上很多時候,太學生都是捨出了前程性命,維護公理與正義的。當然,人都有優缺點,有對的時候也有錯的時候。有時候看起來還傻乎乎的。無論如何,這種精神都是值得鼓勵和保留的。所以神獸也只能嘲諷一下,李彥還要給他攔回來。在這件事情上,李彥做得是對的。上書的李璐,不論有沒有指使,提的事情本身,也不算錯了啦。
一個國家,一旦連學生都失去了這種嚮往正義與公理的天真與熱情,那就真沒什麼希望了。
☆、309·葉老師訓話
太學生的招收標準是這樣的:君子六藝;綜合評分。即;要麼你體育成績必須達到水平線;要麼其他幾項成績就得特別好。
招進來之後,太學裡還開設體育課。並不是你只要書讀得好了就行了,擊劍騎馬都得學;免得以後因為身體不好過勞死。並且,太學生們的年齡通常不大。也就是說;這是一群體力值在平均線上、精力十分旺盛的……潛在暴力份子。
一言不合;便開始吵,文化人的對罵,不提罷。虧得兩人是一個祖宗;才沒有涉及到對一些親屬的問候。吵得太兇,以至於打。李璐與李清君,人緣還都不錯;各糾起一堆人;拳拳到肉;打得十分痛快。
李璐與李清君屬同族,只是血緣頗遠,彼此關係稱不上緊密。然而畢竟是同族人,其他人不好插手,便放任他倆捉對廝殺,其他人各尋對手去了。
李璐與李清君滾作一團,時而你上、時而我在上,翻滾騰挪,滾得滿身塵土。一邊掐脖子扯衣裳,一邊還要罵。李清君乃是得六郎賞識的,又見六郎行事也頗為寬厚大度,心裡對這位年輕的太子頗為敬重。雖然也為六郎這點事情操心,卻不容有人說出來。明晃晃的提出來,終是有些不敬之嫌。“生不出來”這四個字,又豈止是女人受不了?
他又更氣李璐好好的一個世家公子,居然受章垣這種“小吏”指使,真是有辱身份。一面打,一面罵:“叫你多管閒事,堂堂貴胄公子,居然聽從章垣這種沽名釣譽的小人的指使,做起些婆婆媽媽的事情來了。”
李璐與李清君的想法卻不同,他還真是不是章垣指使的,章垣也指使不動他。原本章垣是串連了一個太學生叫吳洪的,都已經說好了的,不想吳洪慫了,臨場退縮。聽到風聲的人,都以為誰上書誰就是章垣指使的。
他是自己看不下去了,一個翻身,把李清君又給壓到了身下:“你懂個P!此事要早做打算!難道要讓楚攸的外孫(其實是曾外孫)來佔便宜嗎?”
二李都姓李,與首相李彥沒有十八代親以內的關係,卻與昔日雍州長史李家有著頗深的淵源。雍州李氏與冀州李氏,系出同源,昔日有一位李太尉,兩個兒子分在兩處做官,因以為家,傳下這兩枝來,至今已有數代了。李清君與李璐都是長子的後代,李長史是次子的後代,李清君這一邊,與李璐系、雍州系的聯絡都不大密切,李璐系卻與李長史那裡雖血緣不親,關係甚篤。
楚攸謀個反,李長史無辜受罪,全家流放。楚攸這裡,沒傷筋沒動骨的,既沒絕嗣,也沒株連。相反,孫女兒還是趙王妃,兒子依舊有太尉罩著——怎能令人服氣?
一想到若是東宮無子,要不兄終弟及,要不八郎兒子過繼。到時候楚攸就成了未來皇后的親祖父,到時候你是追封呢?還是不追封?必須不能忽略這麼個問題,多半還得給楚英做臉。哦,他們家依舊興旺,似李長史這等忠義之士,就白白流放幾千裡了?
我去年表了個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