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部分(第1/4 頁)
艿摹�
仁川港是漢城外海港,它有兩條航道,一個是飛魚峽,一個是東航道,兩個航道都不是太寬,水流急,暗礁多,地形複雜。所以屋九津決定透過東航道離開。
瀋陽機場指揮塔裡,吳煥東看著手裡的偵察機報告,興奮喊道:“傳令,第二航空團,飛機全部起空,把第5艦隊送進海里。”
瀋陽東塔機場戰鬥鈴聲響起,飛行員,地勤師,衝出休息室,向停機坪和機庫裡的飛機跑去。四個跑道上,四個飛行大隊,一架換一架的飛機滑向炮彈,衝向天空,編隊後向仁川港方向飛去。
第176章 全面打擊(三)
在吳煥東下達命令,第二航空團全面起飛,對日軍第5艦隊進行最後打擊的時候。漢華東部,中國境內本吉林遼寧幾個邊境機場的第三航空團飛機也幾乎是全面升空,漢華空軍的一大特點,那就是整個第三航空團找不到一架轟炸機,全都是戰鬥機。
由於生產技術日趨成熟,革新改造不斷加強,漢華飛機的質量和效能,在不斷提高。木質飛機也逐步向合金方向轉變。
化工複合材料和合金材料的應用,飛機已經基本脫離了木質範疇。
高強度鋁合金,鎳合金,化工高強度材料的應用,漢華飛機的整體材料方面,已經接近現代飛機。飛機體型的增大,但是重量卻沒有增加多少。原來的蚊式木質戰鬥機,逐步被這種新材料飛機代替。
飛機還不是噴氣式,不是無法生產增壓渦輪式發動機,而是在材料上無法解決音障和音爆問題。想成為噴氣式飛機,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
但是漢華航空研究所的設計師們信心十足,他們已經根據凌芸提示的鴨式佈局和後掠機翼方面得到啟示,成功解決飛機提高速度的問題,只是鋼材和飛機材料方面無法達到要求。
一旦接近音速和超過音速,音障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和音爆引起的高震動,對飛機的抗震強度需要非常高。同時地面機場和飛行員以及通訊和視覺和武器,都需要全面解決。
到這個時候凌芸也不得不承認,看來科技不是知道個皮毛就可以快速推進的,儘管航空飛行研究人員已經佩服的五體投地,可凌芸只能苦笑。
她對飛機能給予提示的只是一個名稱和一個思路,其實幫不上多大忙。可在專業人員眼裡,一句話可以讓他們少研究幾年,或者十幾年。這已經讓漢華飛機在技術上領先世界多年,可皇帝還是不滿意。
今天起飛的漢華第三航空團飛機就是這種新型飛機,外表看和原來的蚊式沒什麼區別,只是要比蚊式大一些,可就這點差距,在飛機效能上已經差上千萬裡。
第三航空團司令程明凱,此時心情激動,他的手下四個航空大隊長也是興奮的不行。新型飛機上有幾個特點是讓這些飛行員激動的原因。第一他們再也不會寂寞,飛機之間可以通話,也能隨時知道隊長的指示。第一戰鬥機大隊長李子雄就是這樣,雖然通訊器裡隊員說的話都和作戰無關,但他沒有阻止。難得有這樣的機會,讓他們高興高興吧。
第二就是戰鬥機身體下面多出來四枚火箭彈,這是高爆步兵殺傷性火箭彈。漢華飛機再也不用只是靠著航空機槍對地面進行戰鬥,他們兼具了轟炸機的能力。
第三就是飛機上多出來機外副油箱,可以延長飛機接近一倍的空中持續時間。航空機槍的載彈量也由原來的兩千七百發增加到四千五百發,差不多增加一倍。
四個大隊,一百四十多架飛機,是漢華第一批裝備部隊的新型飛機雄鷹1型。漢華兩個主力師已經逼近漢城,被擊潰的日軍第3師團殘部和平壤第6師團後退到漢城。
兩個師團合到一起,兵力是四萬多人,由第6師團長町尻量磯中將指揮,參謀長秋永力大佐。第3師團長豐島房太郎中將協助,固守漢城。
這是日本佔領朝鮮的標誌,北部地區在短短十幾天時間喪失,第3師團和第9師團被擊潰,損傷過半,不得不後退。
小磯國昭不得已撤換第一方面軍司令,由他親自指揮。命令兩個師團殘部向後撤退,和平壤的第6師團一起,放棄平壤,退守漢城,建立穩定防線,固守漢城。第9師團退守江陵,和增援的第32師團進入春川地區,建立防線,形成朝鮮半島中部防線。
同時在中國關內戰場抽調第14師團、第110師團,增援朝鮮。以大邱、清州、堤州和榮州建立第三道防線,準備固守朝鮮南部。
山杉元沒有聽從內閣意見,而是在中國戰場抽調部隊,增援朝鮮,想和漢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