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4/4 頁)
、企業文化的激勵、“義聚+利聚”立體激勵機制、管理體系和時鐘機制的建立、公司組織功能的健全、產權結構和治理機制的最佳化等;
第六層:企業文化境界修煉,包括企業文化營造、理念體系的滲透和共鳴、學習型組織的建立、組織逆境商修煉、組織情商修煉、組織智商修煉、系統思考能力修煉等;
第七層:企業家境界修煉,包括追求的昇華、人格魅力的培養、素質和能力的提升、領導風格的最佳化、企業家超凡能力在企業中的延伸等。
【中國傳統管理思想要點】
中國傳統的管理思想分為宏觀管理的治國學和微觀管理的治生學。治國學適應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的需要,包括財政賦稅管理、人口田制管理、市場管理、貨幣管理、漕運驛遞管理、國家行政管理等方面;治生學則是在生產發展和經濟執行的基礎上透過官、民的實踐逐步積累起來,包括農副業、手工業、運輸、建築工程、市場經營等方面的學問。雖然中國傳統文化多關注治國施政、重農輕商,但對當今的企業管理無疑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日本就是以中國傳統文化去實施西方管理科學的典型。
中國傳統管理思想可以以概括為:順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求實、對策、節儉和法治。
(1)順道
中國歷史上的“道”有多種含義,屬於主觀範疇的“道”是指治國的理論,屬於客觀範疇的“道”是指客觀經濟規律,又稱為“則”、“常”。這裡用的是後一含義,指管理要順應客觀規律。“順道”,或者“守常”、“守則”、“循軌”,是中國傳統管理活動的重要指導思想。
《管子》認為自然界和社會都有自身的運動規律,“天不變其常,地不易其則,春秋冬夏,不更其節”(《管子&;#8226;形勢》)。社會活動如農業生產、人事、財用、貨幣、治理農村和城市,都有“軌”可循,“不通於軌數而欲為國,不可”(《管子&;#8226;山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