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部分(第2/4 頁)
,當聽到袁新在天竺叢林中的遭遇時,眾人不由的唏噓不已,特別是許褚,直嚷嚷著要去天竺的叢林中走走,抓兩條蛇玩玩兒,弄的眾人哈哈大笑。
透過與眾人的交流,袁新覺得自己以前的想法有些欠妥,遼東軍現在是強大了,可是統治面積過大,兵力太過於分散,東漢末年的大混亂使得北方的人口銳減,在黃巾起義前,大漢足有五千多萬人口,其中北方就有三千多萬,可是到現在,北方的人口已經不足千萬了,除去曹操所統治的兗州、豫州、淮南、徐州,現在遼東墨守成轄區內的實際漢族人口只有五百餘萬而已,如果包括所統治的鮮卑、匈奴、羌、高麗等少數民族,也不過千萬,分散在如此廣大的土地上,實在是少的可憐,大漢已經元氣大傷,短時間內是無法恢復過來的。
現在擺在袁新面前的有兩條路,一是繼續自己原先制訂的計劃,集中兵力直撲曹操,這樣有可能提前統一北方,但是付出的代價一定是巨大的,一種是先行休養生息,恢復實力,待時機成熟再一舉掃來曹操乃至全國,權衡再三,袁新選擇了後者。
當然,袁新的方法並不是消極的採取防禦,而是積極的以攻為守,他想採取隋朝滅陳朝的方法來統一全國,簡而言之就是將軍隊分成幾支,不斷的對曹操的統治區域進行騷擾,燒燬莊稼,所其不能安心建設發展生產,以疲勞曹操統治區的民力,當曹軍集中起來想交戰時就退回來,等曹軍分散或退卻時又換下一支軍隊進行騷擾,如此幾番,剛曹軍必然睏乏,與此同時對曹操的統治區實行經濟封鎖,使北方的良馬與鹽鐵不能流入兗州等地,長此以往,曹操的實力也會大打折扣。
於是袁新在與曹操相鄰的州社郡內組織了四支遊擊騎兵,每支五千人,分由張頜、管亥、張遼、呂蒙率領,不間斷的對曹操治下的兗州、豫州、徐州進行騷擾,把曹操弄的是焦頭爛額,無暇發展生產,只能疲於奔命,而袁新則在遼東所轄的司隸、幷州、冀州、青州、幽州、涼州同時進行了進一步的革新,其核心的內容就是啟迪民智,發展生產,完善軍制,一場規模空前的社會大革新開始了。
袁新從整頓軍隊開始入手,遼不軍發展到現在,軍隊的成份太過複雜了,這裡面有遼東老兵,李催等人的西涼兵,馬騰父子的軍隊,收編袁紹的冀州軍,甚至還有漠北的鮮卑騎兵,西部的羌兵、西域以及貴霜、天竺士兵,真可謂五花八門,良莠不齊,人數雖說有幾十萬,但是戰鬥力極其低下。
當然,這些軍隊中最核心的主力就是袁新從遼東帶出來的老兵,包括一萬雷霆鐵騎、一萬重灌騎兵、三萬輕騎兵以及高順經過改編的一萬陷陣營,一共是六萬人馬,這六萬人馬組成了袁新的核心力量,是精銳中的精銳。整頓軍隊應該以他們為核心進行,可惜的是除了高順的兩萬陷陣營,其它的五萬騎兵現在都位於西部,一時之間也無法返回進行整頓,這樣一來,只好先從高順的陷陣營入手了。
現在北方大部已經平定了,再往前發展多山脈與江河,騎兵作用已經很小了,只有發展步兵和水軍方可適應戰爭的需要。所以高順的陷陣營一定要擴建,最少要到五萬到十萬的規模,兵員嗎,可以在百姓及各軍中中挑選身強體健的加入,這支軍隊將是遼東軍的核心力量,是野戰的主力。至於其它的其它各支軍隊,則挑選出精壯之士組成地方守備部隊,以配合主力作戰、維護地方治安為主要任務,各軍淘汰年老體弱者,凡年過三十五以上者除去軍官全部退出現役,這樣一來即節省了開支又增加了勞力,軍隊的戰鬥力不會有太大的削減。
至於水軍,袁新現在還在醞釀之中,準備在青州的入海口建立一支水軍,這支水軍短期的任務將是積極訓練,以適應未來在江河之中的作戰,而**的任務則是能夠跨海遠征,清除中華民族的隱患與潛在的對手,當然,水軍的建設還不急在一時,可以先搞一支小型的艦隊進行探索,未來再逐漸擴大,只是這個將領卻是難找,只好讓呂蒙先行替代了。
袁新還對從天竺帶回來的特種兵與神箭營進行了擴充,把原來每營千人的隊伍擴充到了兩千人,集中進行使用,如此一來在關鍵時刻他們就會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此外,自從國淵被殺之後,整個遼東的情報系統已經交由五行使者打理,由他們訓練出來的新一批忍術高手已經成長了起來,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除了正規的軍隊外,袁新還開始施行一種類似於現代民兵的制度,凡是年紀在十六歲以上,四十五歲以下的青壯年男子每年都要在農閒時節進行為期一個月的軍事訓練,一旦兵力不足,就可以直接做為正規軍的補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