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部分(第2/4 頁)
明共存。
此時,原晧宸正站在一艘銀灰色的宇宙飛船裡,默默地注視著遠方。
在他的面前是無邊無際的深黑色,而在他的身後則是一個美麗的蔚藍世界。
不知過了多久,一號太空船塢開始逐漸進入他的視野,如果繼續往更遠處望去,則會看到一個體態規則的龐然大物。
那正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座太空城市。
因為採用標準化單元搭建的緣故,太空城犧牲了美感,外觀十分規則且樸實無華,遠遠望去就像一個極度扁平的盒子一樣。
長度20公里,寬度15公里,高度0。8公里,擁有獨立執行的生態系統,可以為30萬人口提供相對舒適的生存空間。
“報告指揮官,飛船接近一號太空船塢,我們是否需要停靠?”
一位工作人員向原晧宸請示道。
“不停靠了,直接飛往太空城!讓太空船塢的工程師自行前往太空城!”原晧宸命令道。
“聽從您的吩咐!”
工作人員向原晧宸敬了個禮,然後便轉身離開了。
浩瀚的宇宙背景下,在太空城巨大的體型面前,原晧宸乘坐的宇宙飛船就像一顆米粒一樣渺小。
“提示,宇宙飛船靠近太空城,啟動接駁程式。”
根據星際移民團隊的設計,未來的所有宇宙飛船以及穿梭機(除了戰艦以及體型龐大的宇宙飛船之外),與太空城的對接方式都將實行標準化的流程。同時,在太空城的四周都修建有配套的航空港。
“宇宙飛船與太空城接駁完畢!”智慧作業系統發出提示。
“噗~”
一陣氣壓穿過的聲響之後,原晧宸等人開始透過連線通道進入太空城。
其實,太空城的連線通道只是一個過渡空間,與太空城內部空間還存在著一道屏障。
穿過通道,原晧宸看到,已經有很多科學家和工程人員在前方等候迎接自己。
“尊敬的指揮官,歡迎您來到人類歷史上首座太空城市。”
率先走來的是中國籍科學家李躍卿,太空城標準化建設方案就是他提出來的。所以,他也全程參與了第一座太空城的建設。
“謝謝各位。大家辛苦了!”
原晧宸拍拍老下屬李躍卿的肩膀,然後微笑著向所有人問候道。
“各位請移步前方。十分榮幸,接下來,將由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太空城的詳細情況。”
等到所有人都陸續到齊之後,李躍卿便熱情地承擔起了導遊的責任。
“請帶路吧!”
“除去太空城的南北兩側動力區域外,東西兩側分別各建設有10個入口廣場,負責匯聚和分流每一側進出的宇宙飛船和穿梭機。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就是東側3號入口廣場。”
李躍卿開始指引人群穿過入口廣場,進入另外一個封閉的空間。
“每一座太空城由30個聚陣單元構成,每個聚陣單元面積大約為10平方公里。其中,有4個聚陣單元是太空城的動力區域,2個聚陣單元是太空城的電力中樞,2個聚陣單元是生態調節中心。”李躍卿一邊帶路,一邊解說,“而每一個聚陣單元又可以劃分成40個結構單元,我們現在進入的就是一個結構單元。”
和多數地球人想象的不同,太空城內部並非是一眼望不到邊的巨大空間,而是被人為地區隔成30個聚陣單元,1000多個結構單元。眾人眼前的一個結構單元就是一個長寬約500米的多層空間。可以想象,整個太空城就是由眾多這樣的結構單元構成。每個結構單元都有清晰的職責劃分,它可以成為一個生活娛樂、科學研究、工業生產、農業種植、或者教育學習等不同功能的區域。
“這樣的設計確實很呆板,但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李躍卿繼續向眾人介紹著,“每個結構單元之間都有完善的隔離系統,人造重力系統,以及空氣迴圈系統。如果某個,或者多個結構單元出現了故障及嚴重的問題,甚至是被隕石擊穿,都會被迅速隔離開來,保證其他結構單元能夠正常運轉。”
“此外,多個隔離單元之間也可以進行合併,以提供更加寬闊的獨立空間。例如,位於太空城中央的人民廣場,就是由16個結構單元合併組成的。”
“首先,我們先參觀一下太空城的動力系統,在位於太空城南北兩側的4個聚陣單元中,一共安裝有一萬臺人造黑洞發動機。兩側的黑洞發動機可以靈活調整噴射角度,以滿足太空城大多數的飛行姿態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