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3/3 頁)
名。然後每組最後一名同學再比賽一次,這個孩子就是這次“安慰賽”的冠軍。孩子明明是小組比賽的最後一名,只是可憐的敗將中的冠軍,還值得高興嗎?但是透過談話父親發現的是孩子可貴的自尊心,於是決定和孩子一起慶祝“過五關斬六將”,閉口不談“敗走麥城”。試問,哪個孩子不願意和這樣一個能理解自己的父親溝通呢?
有一位母親在諮詢電話中對我說:“我的孩子都快初中畢業了還看‘閒書’,怎麼辦?”我問:“什麼閒書?”她回答:“《讀者》、《世界博覽》……”我說:“這些雜誌很好呀!說明您的孩子有自學能力了,您不必擔心……”她答:“是啊,孩子也說我不愛學習,跟不上時代,還給我開了個書單上讓我學習。”我關切地問:“您讀了嗎?”她不好意思地回答:“沒怎麼看,孩子還經常檢查我,督促我……”這是一個多麼好的孩子啊!可惜這位母親沒有積極地和孩子溝通,沒有完全懂得如何向孩子學習。
有些父母在和孩子溝通上過於急躁,總幻想一兩次聊天就能和孩子成為知心朋友。這不可能,因為兩代人年齡差異很大,又成長在不同時代,理解需要有一個過程。如果只有急切的心情,缺少紮實的行動,那就只好在親子關係上長期吃著“夾生飯”。
父母和孩子的溝通,實際是兩個生命的碰撞。應該說,碰撞所產生的內容是無限豐富的,它所達到的高度也是沒有止境的。如何保證與孩子的有效溝通,我的教育建議是:
鼓勵孩子要預先多思考。應當讓孩子明白:能夠自己思考是有益的。讓孩子養成“如果……”的思考習慣是件好事,這樣她才能在同一時刻考慮幾種不同的選擇。但不要因此而獎勵正確的回答,懲罰錯誤的回答。明智的父母親並不急於在孩子一犯錯誤的時候就指出並糾正他們。如果你這麼做,孩子自我檢查和自我糾錯的能力就得不到充分的發展,他也無法獲得充分的自信。成年人喜歡有禮貌地反駁別人,這同樣適用於父母與孩子間的任何交往。你可以允許孩子在好的氣氛中闡明他的想法,反駁你的觀點。好的父母親會為孩子智力和自信的成長感到自豪,並且不懼怕孩子的異議。
定期和孩子溝通。有的父母一高興,就整天和孩子泡在一起;工作忙了,就很長時間不理孩子,這種冷熱病,最不利於和孩子建立鞏固的聯絡。應該建立一種規則,如堅持定期開家庭民主會,每到星期六、星期日,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把一週的功課複習一遍,洗乾淨全家的衣服,打掃好屋子。然後大家坐下來,互相傾心交談。
善於傾聽。許多聰明的父母就是善於傾聽(即使自己不感興趣的話也要耐著性子聽),讓孩子十分樂意與其交談,使溝通變得容易。父母如果確實在交談時有許多工作要做,千萬不要裝著在聽,最好說出來,如“我希望有時間聽完你說的話,但是如果現在不走的話,我就會失約了,等我回來,我再和你長談。”如果以這種方式表示理解孩子的感情,就會使孩子有機會傾訴自己的內心想法。另外,傾聽的過程中還要發現孩子談話中的閃光點。發現孩子第一次正確運用成語,要給予讚賞;第一次引用了一首古詩,要表示受到感動等。這樣,孩子不但願意經常和父母溝通,而且還會自動提高溝通的質量。
多用“我”字句型。父母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要特別注意變換一種表達方式,最好用“我”字句型。譬如,“我對你上課不遵守紀律感到失望”,和“你上課講小話真讓我失望”大有不同。後一句話,包含著父母的批評與責備,孩子會因為父母的失望而產生負罪感;而前一句話聽起來父母是在同情孩子,而不是批評責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