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因為他沉迷於網路遊戲而荒廢學業,各科成績均不及格,雖遭警告也不思悔改。小夥子回成都以後,又考入一所高校,仍痴迷於網路遊戲,甚至為錢入室搶劫,被人家抓住揍了個鼻青臉腫……
我難以相信眼前的事實。可是,那位小夥子茫然的眼神,他那流淚的母親,他那唉聲嘆氣的父親,他那焦急而不知所措的姐姐,都讓我不由得三思:網路遊戲如何變成了魔鬼?怎樣俘獲了這顆高智商的年輕心靈?
我忽然想起了一連串的相關事情。曾有好多個父母向我求救,救救他們滑向深淵的孩子——孩子沉迷於網路,而父母急得發瘋卻又無可奈何,眼睜睜地看著最親愛的孩子走向毀滅。這撕心裂肺的場面,讓人何等悲哀與震撼!
其實,讓孩子從小接觸計算機,往往是一些現代父母的選擇。21世紀學習的特徵是掌握管理知識和提高處理資訊的能力,怎能不會使用網際網路呢?所以,專家們大都贊成孩子從小學二年級開始學習使用計算機。
問題在於,網路是一把雙刃劍,它既能給人以管理知識和處理資訊的便捷,又存在讓人痴迷甚至難以自拔的危險。在這樣一個容易失控的嶄新領域裡,許多父母偏偏放棄了應盡的監護責任。他們對孩子說:“我們這一代是不行了,只能省吃儉用買了電腦,靠你自己去學了。”
平心而論,每一個孩子在初學電腦時,幾乎都充滿了神聖之感。他們小心翼翼地探索著,眼睛裡充滿了驚奇,內心被資訊的大潮激盪著。這是人生之中的一個黃金時期,是一個需要播下健康種子的時期,是一個需要奠基立向的時期,是一個習慣養成的時期。不幸的是,許多孩子的這一黃金時期變成垃圾時期,他們在高速資訊路上成了脫韁的野馬,悲劇由此而頻頻上演。
人生的啟示告訴我們,青少年的健康是離不開路標的。2001年11月22日,團中央、教育部、文化部、國務院新聞辦、全國青聯、全國學聯、全國少工委、中國青少年網路協會等七單位,釋出《全國青少年網路文明公約》,即:要善於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資訊;要誠實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要增強自護意識,不隨意約會網友;要維護網路安全,不破壞網路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可以說,這就是青少年不可缺少的網上路標,也值得每一位父母與教師銘記。
據悉,全國中小學中開設資訊科技教育課程的學校已有77000多所,並建立6000多個校園網。孩子們從小學習使用網際網路已成大勢所趨。
那麼,廣大的父母與教師該怎麼辦呢?我的教育建議是:
應與孩子一起學習使用計算機和網際網路,如能先行一步更好。在與孩子共同學習的過程中,成人不僅便於與孩子溝通互助,甚至還會保持青春和童心,這種千載難逢的良機不可錯過。
讓孩子多多體驗成功。研究表明,人接觸不良資訊的反應是不同的,對網路和遊戲的迷戀也不相同。在生活中成功的人,受的消極影響較小,而在生活中失敗的人,容易沉溺於虛擬時空。因此,讓孩子在生活中獲得成功,是抵禦不良媒體的關鍵。
孩子上網之初必先立下規矩。總的原則可按《全國青少年網路文明公約》執行,還可以具體一些,如每天使用計算機一般不超過一小時,不洩露個人與家庭秘密,學會選擇並欣賞健康網站等等。可以跟孩子約法三章,要保護自己,保護自己的家庭。比方說不能在網上留下自己家的電話,不能夠洩漏自己家的隱私,這是很重要的;不能把自己家的家庭地址輕易地告訴網友。有一次我女兒上網,她上網之後就有網友。後來我們就接到一個南方的男子的電話,打到我們家找我女兒,我們就很奇怪,覺得他怎麼認識我的女兒呢?一問女兒,原來她在網上留了電話。我們就批評了女兒,女兒說:我們都是談得很好的朋友,我們也願意電話交談,為什麼不可以呢?我告訴她,第一,你不瞭解這個人,你現在是個未成年人,你要和一個陌生的人交往,最好能跟我們說一下;第二,你給他留電話號碼,這個電話號碼是咱們全家的電話號碼,不是你一個人的電話號碼,他打電話來會干擾我們的生活,你要對家庭負責任。
豐富孩子的生活。網路之所以容易使孩子過度痴迷,往往與他們的課外生活貧乏有關。因此,培養孩子養成廣泛的興趣,尤其是熱愛戶外運動,是至關重要的。
引導孩子學會交往。兒童長大的過程是社會化的過程,而社會化離不開同齡群體的密切交往,離不開深刻的體驗。所以,讓孩子從小生活在夥伴的友誼之中,是避免虛擬時空誘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