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4 頁)
禮貌絕對是一種習慣,可能有不少讀者讀過我在《 超越自己 》那本書裡寫的故事:
有一陣子我常帶著兒子去店裡打電動遊戲,店裡總擠滿看來像太保、太妹的青少年。妙的是,每次我和兒子進門,他們如果在前面進出,會主動為我們拉著門。當我和兒子在玩的時候,他們會先把硬幣排在機器上,再乖乖地站在旁邊等,當我和兒子打完,讓出位子,他們一定會說謝謝。
但是,我們可能才出店門,就看見幾個青少年在吵架打架。
再說個笑話給你聽,證明美國人的禮貌非但是習慣,而且已經成為反射動作。有一年春天,我參加紐約植物園的街坊日,就是賣各種小吃和手工藝品的節日。那天人很多,突然聽見一聲噴嚏,四周的老美立刻異口同聲地說God bless you,意思是上帝保佑你。接著注意看,才發現剛才打噴嚏的是一隻狗。
還有,早年我在家教美國學生畫國畫,我的教室在樓下,樓上是我母親的臥室。老人家八十多了,常咳嗽。幾乎每次咳嗽,洋學生們都會立刻問:老人家好嗎?
因為關心別人,或是作出對別人關心的樣子,已經成為美國文化的一部分,如果不問、不在別人打噴嚏的時候說一句God bless you,不合他們的習慣,也會顯示他沒有教養。
相對的,因為自己的每個行為,就算打個哈欠、打個飽嗝、打個噴嚏,都會被人注意,在西方社會,大家也就變得更自制。而在我們這兒,打哈欠、伸個懶腰,是個人自由。打個嗝,表示我吃飽了,多麼滿足。打個噴嚏,只要我捂著嘴,幹別人什麼事?那動不動就問你有什麼不舒服的人,反而會讓被問的人不安了。
但是今天,當中國的許多城市已經成為國際大都會,當奧運、世博,湧來數以千萬的觀光客,我們似乎不能不知道西方的禮俗。最起碼,我們可以表現出歡迎的意思,在街上對他們笑笑、打個招呼。更重要的是,當我們進出公共場所的時候,千萬注意,後面有沒有別人,而且無論中國人外國人,我們都該學著為他們拉著門,既表示了禮貌、表示了同情友好,也避免撞到後面人的鼻子。
請不要覺得我太誇張,要知道,我有不少美國朋友都說過,他們剛到中國的時候,好幾次被前面人冷不防鬆手的門,差點撞到臉。
那是因為他們在國外已經習慣前面的人拉著門,一下子不會想到換了地方,生活的習慣不一樣。
還有一點,是在不分男女的廁所,男生上廁所,千萬掀起座墊,因為如果你不這麼做,外國人看了,不但會說你不夠禮貌,而且可能因此推論:這是個不尊重女性的社會。
抱歉!連這上廁所的事都說了!
第十六章 禮多被人怪
如果你問外國觀光客到中國的印象,最常聽到的就是中國很有人情味,待客非常熱忱。
那當然了!中國人本來就好客,何況有朋自遠方來。他可能對你樹上的果子好奇,站在樹下多看幾眼,你就過去摘兩個送給他。他可能問你王府井大街怎麼走,你英語不好,又指手畫腳半天說不清楚,乾脆帶他走好幾條街,硬帶到王府井。他可能站在你門外往裡張望,你非但請他進去參觀,還倒茶拿點心給他吃。
您說,如果你是他,你是外國觀光客,能不受寵若驚嗎?
但是,您也要知道,受寵若驚如果過度,就可能真受驚,被嚇跑了。不信我說個真事兒給您聽:
早年我到美國的時候,常應邀去各城市開畫展,有一次我到了佛羅里達的一個小城。那裡的官員很熱情地接待,原來他們跟中國臺灣的某一個城市,不久之前結為了“姊妹市”。
我在那城市停留了一個多禮拜,跟市政府接待的人熟了,也就無話不談。有一天,他們對我說:“說實話,我們對結姊妹市這件事,很頭疼。”
我一驚,問他們:“為什麼?是臺灣那個城市不夠朋友嗎?”
他苦笑了一下,說:“正相反,因為他們對我們太好了!當我們市長去訪問的時候,他們用禮車、樂隊迎賓,還有摩托車隊開道,吃的更不用說了,一看就知道貴得要死。可是正因為這樣,當他們說今年秋天要來回訪,我們真是發愁,這麼小的一個旅遊城市,拿不出那樣的排場啊!”
再說個故事:
我有個美國學生,很久沒聯絡了,有一天突然打電話來,說她需要一支狼毫毛筆,外面找不到好的,想跟我買。我說沒問題,不但找了一支不錯的狼毫筆,還翻出一支很好的羊毫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