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黑暗的花(第1/4 頁)
黑暗與光明相悖,它拿著匕首拒絕更仁慈、更寬容之物,那是因為生活也在對它尖刀相向。
它無法選擇。
黑暗與黑暗混合,會醞釀出更多的他人悲劇。若是試圖擺脫它,反而被命運打入塵埃。
所以在求明還是求黑之間,她選擇求生。
今日的承乾宮,昔日的自己。世上沒有任何事比得上生命之重。
這些坐於高位、拿捏無數人命的人不會懂,走不出宮門的女人不懂,宅邸安於其閒的人也不懂。
只有她,只有她們。
她與衛央。
死過一次,才更懂得生與死的意義。
若把世人比作兩類,一種向生而死,一種向死而生,無論何種,於每個人的意義都不同。京城百姓向生而死,邊疆士兵向死而生;光明之人向生而死,陰鬱之人向死而生;平安度日者向生而死,泥潭孤懸者向死而生;投機取巧向生而死,凜然不屈向死而生;順時而去向生而死,逆時而去向死而生。
踏在白石子路上,她忽而生出一種前所未有的憐憫蒼生之情。
像太后那般之人,為了活而不擇手段,正是向生而死。
像衛央這般重回過去之人,正是向死而生。
天子更不必多言,也許他早就在期待那最終一天。
而她呢?其實在今生甦醒、連線前世的那日,她以為生死不過上天饋贈,來得太容易,所以生與死,仍是握在手裡,不輕不重,像飛絮,蒲公英,一吹即散。對於仇敵,更是形如濺泥,欲摧碾毀。
對於他人與自己的生死,她毫無概念。也許那僅是因為除了追尋權勢外,她尋不出任何可以證明自己的存在。所以在她只記得的前世裡,眾人需她死,她便爽利飲下鴆酒,求他們為生母留條路就夠了。
但在得知衛央經歷的那一世重疊一世的失去之痛後,她突然恍悟了,原來自己的性命還是足夠重要的。
重要到可以令人穿過一場又一場人世,來尋找自己。
這不止性命,更像是在黑暗中生長的花,突然有一天相遇了光明。
何其耀眼,何其刺目。
也許愛比世間任何情都要令人刻骨銘心的緣故在於,它不僅可以使人望見畢生光明,更能獲得救贖。
穿過繁花庭院,她覺得自己有了新的感覺,是太后令她重新體會的,那種遇見衛央前,或許在有前世經歷之後——更該稱為沒有衛央的日子,在她從未出現於自己任何角落之時,她是黑暗的,為生存謀盡手段,似一株菟絲子,寄主而亡,汲取他人為生。
太后沒有判斷錯這一點,但她實在是太低估愛,太低估它帶來的救贖。
她重回黑暗,也許從未離開,可在這之中,她走得比以往更有意義。
黑暗之中盛開的愛,比光明更為浪漫。
即便花落了,也比它從未來過生命要好。
——
歸至大殿,她還未上短階,廊外就有宮人紛湧圍來,連那些甚少伺候於正殿的侍僕此時都侯在門口點頭哈腰,冷風中搓著手,笑得諂媚。宮女將她團團圍住,這些人除了稟報沈太師在殿內靜候外,就是噓寒問暖,關切主子從東南隅那方回來有沒有染風寒,就是閉口不提今晨大事。
這裡氣氛不比長樂宮冷清,是熱囂的,暗藏心思的,甚至在承乾宮經此一劫後人人皆面露喜色。
常言道一山不容二虎,後宮有一個無寵嫡長女,一個盛寵庶女,太后削去嫡長女,那今後她會保誰?答案呼之欲出。
接過大氅,換新手爐,把沾了溼氣的貂履脫去,沈淑昭在萬眾伺候間步入正殿,現今各個都把她當來日太后看待,憑一庶出之身成了貴妃,剷除嫡長姐,這無論換作是誰都不容小覷,更何況還是宮中未有太子出世的情況。
離夢魘似的辰時僅過去半日,皇城就出現了翻天覆地變化,怪不得沈府一家之主會貿然自請皇命來至大宮了。
長女出事,他定是心急如焚。自從入宮為妃遭天子設計後,沈家便猜到會有今日,只是他們萬萬料不到,那給予自家長女最致命一擊的,卻是至親——太后。
沈淑昭知他是來向自己求情的。
說來好笑,自己被冊封貴妃何等光耀門楣時都未見他親自來過。
她未直入正殿,而是擇了偏殿長廊,因為她不想第一眼望見的是他的背影,她要見他的正容,那愁緒如麻、疚心疾首的正容。
不知為何,她會有一絲暢快。
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