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炒麻豆腐(第1/2 頁)
這一輪寧溪和萬福居的那名廚師一同進去,雙溪樓和萬福居的最後一輪定乾坤的比試正式開始了。
萬福居的廚師選的材料是三十多個雞蛋和一盤上好的乾貝和蝦仁。
而寧溪選的材料就尷尬一些兒了,她報的菜名兒是炒麻豆腐,什麼是麻豆腐呢?那可是相當上不了檯面的東西。
京城底層的老百姓們都愛喝一種叫做“豆汁兒”的東西,這其實是粉房的下腳料,粉房是出產粉皮、澱粉的地方,綠豆放在石磨上,隨碾隨加水,磨出來的東西,頂細的成了豆漿,是用來做綠豆粉絲和澱粉的,剩下的下腳料,發酵後用火燒開,用布過濾之後,流下去的就是豆汁兒,而布上邊控幹了水分的就是麻豆腐了。
所以說,豆汁兒和麻豆腐都是不起眼的下腳料,根本入不了那些權貴們的眼,但是由於價格便宜,倒是許多老百姓的心頭好。
也虧得長公主府的下人有本事,居然能按寧溪的要求,給她準備了這些只有窮苦老百姓才會買的食材,一小塊羊尾巴油,雪裡蕻、青豆、青韭各一小把,還有一點兒幹辣椒。
羊尾巴油很肥,白白的,有一股子腥羶味兒,也是為上等人家所不喜的。
寧溪這會兒其實也有點後悔了,你說她做什麼不好,幹嘛非要作死選了這道炒麻豆腐呢?
寧溪拿到了材料,也不忙著做,先看看萬福居的廚師打算做些什麼。
只見他拿出一個大盆,然後把雞蛋的上下兩端各敲開一個小孔,上端湊在嘴邊,悠著力氣往下面吹,把蛋清從蛋殼裡吹出來,一連吹了三十幾個,裝了大半盆。
然後起油鍋,乾貝和鮮蝦放進油鍋中炸得金黃,撒在滿盆的蛋清液中,最後隔水蒸制。
寧溪算是看明白了,他這是蛋清蒸乾貝蝦仁啊,蛋清蒸熟以後是潔白的顏色,然後金黃色的乾貝和蝦仁點綴其間,賣相確實不錯,不過這三樣材料或多或少都有腥氣,他沒有做任何去腥的措施,做出來的口味應該不會太好。
寧溪想,拼賣相,她的麻豆腐肯定是拼不過了,那就只能拼口味了。
寧溪不緊不慢地把羊尾巴油切成了小色子那麼大的小方塊兒,然後再切蔥花、薑末,青豆用水泡了,雪裡蕻也都切成小短段兒。
就在她做這些準備功夫的時候,旁邊萬福居廚師的菜品也出鍋了,只見瓷盆中一汪清水潔白如玉,為了體現江水清潤流動的質感,蛋清液並沒有完全蒸熟,而是蒸至七成熟,隨著端著瓷盆的人走動而微微晃動。
金黃色的乾貝和蝦仁點綴其間,就像是一汪清水中倒映的明月,而且這些明月或圓或缺,如銀盤、似玉鉤,形態各有不同,確實形意無雙。
萬福居的廚師把瓷盆送到評委們的桌上,朗聲報出菜名:“春江花月。”
寧溪心中一動,難怪萬老三會表現得如此自信,這道菜如果是在花船上,明月映江的時候送出,果然是應景得很,風雅無雙啊!
菜送上去之後,評委們紛紛點頭:“春江花月,這個名字好!”
只是這味道嘛,寧溪淡淡一笑,一盆半熟的蛋白,能有什麼好吃的呢?
寧溪燒熱了油鍋,開始炒麻豆腐,這麻豆腐要炒兩遍,第一遍用蔥花熗鍋,再放入麻豆腐,麻豆腐特別吸油,瞬間就會把鍋裡的油全都吸進去,這時候先把麻豆腐盛出來。
然後再用蔥花、薑末熗鍋,開始煸羊尾巴油,用大火耐心地把羊油全部煸出來,再把剛剛炒過的麻豆腐放進去,一邊炒一邊加鹽、黃醬、雪裡蕻和青豆,這個炒的過程中會把剛才麻豆腐吸進去的油全部都炒出來,整鍋麻豆腐炒得鬆鬆的,乍一看去,就跟肉鬆一樣。
羊油的腥臊氣被蔥、姜的氣息所掩蓋,剩下的只有濃濃的葷香味,評委們抽抽鼻子:“香,太香了。”
來參選的廚師還是選擇做素菜的比較多,能把菜炒出這樣的香味來的,還真不多,一下子就把評委們的胃口給吊起來了。
最後寧溪在麻豆腐上撒上青韭,盛起來在碟子上稍微整了整形狀,然後在中間用勺子按了一個窩,用幹辣椒炸出辣椒油倒進窩裡,面帶微笑地把菜送了上去:“炒麻豆腐,請諸位品嚐。能吃辣的請從中間吃起,不愛吃辣的請從旁邊開始吃,謝謝!”
這幫評委就算再見多識廣,畢竟從來養尊處優,哪裡能想到麻豆腐這種下腳料居然也是可以給人吃的?因此幾乎沒人知道這道菜的食材來源,只以為是豆腐做成的菜。
“咦,豆腐呢?”大家看著這盤肉鬆狀的菜餚,“這到底是葷還是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