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3/4 頁)
與他們同走的意思,但是他們始終不懂。有幾個大一點的,幾次三番要想衝出洞去,幸喜有人把守,沒有給他們逃出。臣等一想,照此情形,終非了局,只能實行強權,先將六七個大的都捉住了,用布捆住手腳,挾之而行。其餘小的,逼定他同走,方才慢慢地下山。可是臣等有幾個已經被他們拳打腳踢嘴咬,幾乎體無完膚。下山以後,添僱人夫看守。在路上走了一個多月,防備甚嚴,幸喜未曾失事,這就是臣等這次去迎接的情形了。”
帝嚳聽完之後,就說道:“原來如此,朕知道了,汝等辛苦之至,且去休歇吧。”那人退出,帝嚳向帝女道:“照此說來,宮女化石之事是無疑的了。朕從前聽人說,古時有女子望夫不至,而化為石之事,甚不相信,以為天下必無此理,不料現在竟有此事,可見凡事不可以一概論了。不過,宮女化石不在洞內洞外,而在相距甚遠的地方,甚不可解。”帝女道:“女兒想過,或者為女兒一去,杳無音信,時常到那處盼望,因而化在那處的。或者因女兒的幾個長男女不聽宮女教訓,宮女責備了他們一番,他們不肯服氣,逃了出去,不肯回洞。宮女到處尋找不著,恐無以對女兒,因而憂愁焦急,就在那裡化為石的,亦未可知。女兒前日問過那些孩子,據說不服教訓,有兩日逃走不歸的事情是有之。依此看來,似乎第二層為近。然而石人無語,莫可究詰,這個疑團如何能破呢?”說到這裡,不免又痛哭起來。帝嚳忙安慰她道:“汝和宮女雖有上下的名分關係,但是數年以來,同處患難之中,情同姊妹。今朝她化為石頭,汝的傷心亦是應該的。不過事已至此,無可如何,汝亦不必過於哀悼了。至於這些孩子,朕總替汝等設法,分別請人來教導,汝可放心。”說罷,起身出宮而去。
前 頁封 面後 頁
第十九回 帝嚳納女己羲和 女盤瓠子女到亳都
第二十回 赤松子來訪 鳳凰鳥翔集
一日,帝嚳正在視朝之際,忽報有一道人自稱赤松子,前來求見。原來這赤松子是個神仙,他在炎帝神農氏的時候曾經任過雨師之職,要天雨,天就雨;要天晴,天就晴;五日一雨叫行雨,十日一雨叫穀雨,十五日一雨叫時雨。當時百姓因為他有這樣大本領,給他所下的雨叫作神雨。他善於吐納導引之術,辟穀不食,常常吃些火芝,以當餐飯。他又喜歡吃枸杞實,所以他的牙齒生了又落,落了又生,不知道有幾次了。他在神農氏的時候,常勸神農氏服食水玉,說是能夠入火不燒的。但是神農氏沒有工夫去依他,只有神農氏的一個小女兒非常相信他。他自從辭了雨師之職之後,遨遊天下,遍訪名山,神農氏的小女總是跟著他走,後來亦得道而仙去。
這位赤松子的老家是在雲陽山下。他所常遊玩的地方,是梁州西北、閩海之濱、震澤邊的穹窿山和彭蠡之濱。他最歡喜住的是崑崙山,常住在西王母的石室之中,任是狂風大雨,他出來遊玩,總是隨風雨而上下,衣裳一點也不動,一些也不溼,所以真正是個神仙,這就是他的歷史了。
且說帝嚳是知道他的歷史的,聽說他來求見,非常歡喜,慌忙迎接他進入殿內。行禮既畢,推他上坐,赤松子卻不過,只好在上面坐下。帝嚳細看那赤松子,生得長身玉立,顏如朝霞,彷彿只有三四十歲的模樣,不禁暗暗詫異,便說道:“壘久聞老仙人大名,只是無緣,不曾拜識。今日難得鶴駕親臨,不勝欣幸之至,想來必有以見教也。”赤松子道:“山人前在令曾祖軒轅皇帝時,對於軒轅皇帝的成仙登天,亦曾小效微勞。
如今見王子功德巍煥,與軒轅皇帝不相上下,那麼成仙登天,亦大有期望,所以山人不揣冒昧,前來造謁,打算略略有點貢獻,不知王子肯賜容納否?”帝嚳聽了,大喜道:“那麼真是俊之萬幸了!既然如此,俊就拜老師為師,以便朝夕承教。”
說著,就起身北面,拜了下去。赤松子慌忙還禮,重複坐下。
帝嚳道:“弟子蒙老師如此厚愛,實屬感激不荊不過弟子想想,從前先曾祖皇考功業何等偉大,天資又何等聖哲,何等智慧,尚且要經過多少困難,經過多少時間,才能成功。如今炎這樣庸愚,不能及先曾祖考於萬一,恐怕老師雖肯不吝教誨,亦終不渡脫這個凡夫俗骨呢。”赤松子道:“這個不然。
大凡一件事情,第一個做起的,總是煩難些,後來繼起的,總是容易些。因為創始的人前無所因,後來的人有成法可考的原故。令曾祖黃帝前無所因,登仙得道所以煩難。現在既然有令曾祖黃帝的成法在前,時間又相去不遠,所以並不會煩難的。
”帝嚳道:“那麼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