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頁)
琴技術突飛猛進的時候,練習時的痛苦也會漸漸消失。那是因為在“反覆練習”的意志作用下,意志力變得越來越強的緣故。
那麼,怎麼做才能增強戒菸的意志力呢?其實答案非常簡單,只要用心傾聽“我要戒菸”的理性聲音,讓這種意志反覆發揮作用即可。簡單來說,戒菸者要做的就是按照本書的指導,避免不該做的事情,積極地聽從建議,努力地主動配合。
人的潛在能力其實非常驚人,只要憑著微不足道的意志多想辦法,就有可能挖掘出內在的潛力,讓願望變成現實。
② 不發表“一輩子不吸菸”的誓言,不持有“不準吸菸”的想法
不僅是戒菸,無論下決心做什麼事情,最大的禁忌都是使用“絕對”、“一輩子”、“一定”之類的詞語以及發誓。通常,願望越是強烈,人們越喜歡發表“絕對不……”的誓言,但就算斷言絕對不會引起天災,這種話也根本沒有說服力,更何況是本就很難自我控制的人了。 “今後我這一輩子絕對不做……”這樣的話最好還是不說為妙,因為一旦誓言被打破,人們往往會責備自己的意志力不夠堅定,甚至自暴自棄,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念頭。
“不準吸菸”的想法也會造成失敗。因為光是想想,就會感到一種沉重的精神壓力;在這種情況下,當脫癮症狀出現時,人們就會給自己找出“何苦難為自己”、“為什麼要做這種蠢事”、“現在暫且先吸著,到時候再戒”等種種藉口再次開始吸菸。人通常有一種劣根性,就是別人越禁止的事情,自己就越想對著幹。如果有人對你說,“接下來的10年不準吃鰻魚”,那麼,即便是將近5年都沒吃過鰻魚的人,只要不是對鰻魚極其反感,一般都會生出明天想再嘗一下的念頭,這正是所謂的人之常情。而這個道理換作自己也是一樣。
如果發誓和強制禁止都行不通,究竟應當怎樣做才好呢?
第一,要懷有積極樂觀的挑戰精神。“先來做做看”,“不可能嗎”,如果做任何事情都積極樂觀,勇於挑戰自我,就會意外地發現隱藏在自己體內的勇氣,從而邁出成功戒菸的第一步。
然而,有些人正是因為過於執著於戒菸才喪失了鬥志。也有些人起初越是執著於戒菸,越難從腦海中甩掉吸菸的印象,當開始想要放棄戒菸的時候,一想到恢復了可以吸菸的自由,心情一下子變得釋然,強烈的吸菸慾望反而退了下去。如果是這種型別的戒菸者,意志不夠堅定似乎更容易戒菸。
由於人的思想複雜多變,因此,要想找到一個萬試萬靈的方法非常困難。我們在戒菸講座上使用的關鍵句是“我決心努力做到不吸菸”,這句話是“基於自己的強烈願望、按照自己的個人意志做出的決定”,其特徵就是避免了“必須要……”、“應當……”等義務型或禁止型的表現形式。每當講座結束時,我們都要求戒菸者將這句話大聲地重複3遍,在我們詢問那些成功戒菸者的心得感想時,很多人都表示朗讀這句話是最有效的戒菸方法:“要發誓一輩子不吸菸,我可沒有那種自信。不過,如果是暫時的話,我應該可以設法做到,因為並沒有人強制你戒菸,這是你自己做出的選擇。”當想要吸菸的時候,一邊念著這句話一邊打發時間,就能夠漸漸地遠離香菸。
戒菸專欄
過去的吸菸大國英國,人們是如何擺脫吸菸的(1)
關於吸菸與肺癌關係的研究開始於英國的理查德?道爾醫師和奧斯丁?布萊德福德醫師,他們在1950年對外公開了研究結果。當時,對於他們所得出的、吸菸可能導致肺癌的結論,很多科學家都持懷疑態度。他們紛紛提出反論,認為“這種關係只是基於他們設定的調查方法得出的結論而已”,或者主張“吸菸本身並不是導致肺癌的原因,真正的原因隱藏在吸菸的背後”。
於是,這兩位博士決定採取別的研究方法證實自己的結論。新的方法就是觀察那些預先知道自己有吸菸習慣的群體,調查該群體的肺癌發生情況。這項研究需要大量的研究物件,還需要準確的高反饋率,因此,他們最終選定了醫師作為他們的研究物件,其理由是:醫師一般願意配合醫學研究調查,而且,醫療行為的註冊制度可以讓追蹤調查操作起來比較簡單。
結果,在59600人的全部被調查者中,有超過2/3的人做出了回答,從而證明了3年時間內吸菸與肺癌之間的聯絡。另外,研究同時發現,吸菸也有可能導致心肌梗死,並有證據顯示,吸菸與肺癌、心肌梗死以外的其他疾病也可能有關。
第1天 有效戒菸的14條法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