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頁)
要偷工減料,常把形式裝得很好看。風吹得動的幾片肉,蓋在白菜面上,排成圖案形。兩三個銅板一斤的蘿蔔,切成幾何形體,裝在高腳碗裡,看去好像一盤金剛石。學生走到飯廳。先用眼睛來吃。覺得很好。隨後用嘴巴來吃,也就覺得還好。倘使廚房司務不懂得裝菜的方法,各地的學校恐怕天天要鬧一次飯廳呢。外國人尤其精通這個方法。洋式的糖果,作種種形式,又用五色紙,金銀紙來包裹。拿這種糖請盲子吃,味道一定很平常。但請亮子吃,味道就好得多。因為眼睛相幫嘴巴在那裡吃,故形式好看的,滋味也就覺得好吃些。
眼睛不但和嘴巴相關聯,又和其他一切感覺相關聯。譬如衣服,原來是為了使身體溫暖而穿的,但同時又求其質料和形式的美觀。譬如房子,原來是為了遮蔽風雨而造的,但同時又求其建築和佈置的美觀。可知人生不但用眼睛吃東西,又用眼睛穿衣服,用眼睛住房子。古人說:“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我想,這“幾希”恐怕就在眼睛裡頭。
人因為有這樣的一雙眼睛,所以人的一切生活,實用之外又必講求趣味。一切東西,好用之外又求其好看。一匣自來火,一隻螺旋釘,也在好用之外力求其好看。這是人類的特性。人類在很早的時代就具有這個特性。在上古,穴居野處。茹毛飲血的時代,人們早已懂得裝飾。他們在山洞的壁上描寫野獸的模樣,在打獵用的石刀的柄上雕刻圖案的花紋,又在自己的身體上施以種種裝飾,表示他們要好看,這種心理和行為發達起來,進步起來,就成為“美術”。故美術是為了眼睛的要求而產生的一種文化。故人生的衣食住行,從表面看來好像和眼睛都沒有關係,其實件件都同眼睛有關。越是文明進步的人,眼睛的要求越是大。人人都說“麵包問題”是人生的人事。其實人生不單要吃,又要看,不單為嘴巴,又為眼睛,不單靠麵包,又靠美術。麵包是肉體的食糧!美術是精神的食糧。沒有了麵包,人的肉體要死。沒有了美術,人的精神也要死———人就同禽獸一樣。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圖畫與人生(2)
上面所說的。總而言之,人為了有眼睛,故必須有美術。現在我要繼續告訴你們:一切美術,以圖畫為本位,所以人人應該學習圖畫。原來美術共有四種,即建築,雕塑,圖畫,和工藝。建築就是造房子之類,雕塑就是塑銅像之類,圖畫不必說明,工藝就是製造什用器具之類。這四種美術,可用兩種方法來給它們分類。第一種,依照美術的形式而分類,則建築,雕刻,工藝,在立體上表現的叫做“立體美術”。圖畫,在平面上表現的,叫做“平面美術”。第二種,依照美術的用途而分類,則建築,雕塑,工藝,大多數除了看看之外又有實用(譬如住宅供人居住,銅像供人瞻拜,茶壺供人泡茶)的,叫做“實用美術”。圖畫,大多數只給人看看,別無實用的,叫做“欣賞美術”。這樣看來,圖畫是平面美術,又是欣賞美術。為什麼這是一切美術的本位呢?其理由有二:
第一,因為圖畫能在平面上作立體的表現,故兼有平面與立體的效果。這是很明顯的事,平面的畫紙上描一隻桌子,望去四隻腳有遠近。描一條走廊,望去有好幾丈長。描一條鐵路,望去有好幾裡遠。因為圖畫有兩種方法,能在平面上假裝出立體來,其方法叫做“遠近法”和“陰影法”。用了遠近法,一寸長的線可以看成好幾里路。用了陰影法,平面的可以看成凌空。故圖畫雖是平面的表現,卻包括立體的研究。所以學建築,學雕塑的人,必須先從學圖畫入手。美術學校裡的建築科,雕塑科,第一年的課程仍是圖畫,以後亦常常用圖畫為輔助。反之,學圖畫的人就不必兼學建築或雕塑。
第二,因為圖畫的欣賞可以應用在實生活上,故圖畫兼有欣賞與實用的效果。譬如畫一隻蘋果,一朵花,這些畫本身原只能看看,毫無實用。但研究了蘋果的色彩,可以應用在裝飾圖案上,研究了花瓣的線條,可以應用在瓷器的形式上。所以欣賞不是無用的娛樂,乃是間接的實用。所以學校裡的圖畫科,儘管畫蘋果,香蕉,花瓶,茶壺等沒有用處的畫。由此所得的眼睛的練習,便已受用無窮。
因了這兩個理由———圖畫在平面中包括立體,在欣賞中包括實用———所以圖畫是一切美術的本位。我們要有美術的修養,只要練習圖畫就是。但如何練習,倒是一件重要的事,要請大家注意:上面說過,圖畫兼有欣賞與實用兩種效果。欣賞是美的,實用是真的,故圖畫練習必須兼顧“真”和“美”這兩個條件。具體地說:譬如描一瓶花,要仔細觀察花,葉,瓶的形狀,大小,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