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第3/4 頁)
方向和道路的選擇,決定著下一步怎麼走、向哪裡走的問題。如果領導者不及時做出決策,群眾對下一步就心中沒底,團隊的精神層面就會躁動起來,甚至會很快渙散,戰鬥力也就因此減弱甚至喪失。如果領導者能夠及時做出決策,團隊就能始終保持旺盛的鬥志,從而為事業與工作持續向前發展提供保證。決策是否正確,是否科學,則直接決定著各項工作的成敗,是事業與工作成功的重要前提。如果領導者雖然能夠及時果斷地做出決策,但決策並不科學正確,很快就被實踐證明決策是錯誤的,可能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嚴重後果。錯誤的決策如果能夠得到及時的糾正調整,尚可減少損失影響。如果領導者不能及時察覺或堅持錯誤不能主動糾正,慘重的失敗與損失則不可避免,一個團隊、一宗事業、一項工作可能遭到就此毀掉的嚴重後果。
科學正確的判斷決策,必須符合三大規律的要求。一是必須符合主觀和客觀相統一規律的要求。主觀和客觀相統一的規律是決策制定階段的基本規律。決策是在具體的管理活動開展之前對未來管理活動的方向、目標、原則、方法和途徑作出選擇和判斷的過程,是決策者的主觀認識如實反映客觀物件的發展規律並據此作出行動的方案、方針、計劃、政策,甚至形成理論的過程。如果決策者的主觀認識和客觀實際不符甚至完全背離,據此作出的任何決策都是錯誤的。許多活生生的教訓業已證明,決策者所作的任何錯誤決策,遭受的任何挫折和失敗,無一不是決策者們主觀與客觀相背離的必然結果。二是必須符合理論和實踐相統一規律的要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決策是否科學正確,不以決策者的主觀感覺而定,必須由實踐的效果來檢驗。如果決策的方案、方針、政策、計劃在組織實施中能夠變成下級和群眾執行的自覺行動,達到預想的結果,轉化為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那麼決策就科學正確。否則,決策就錯誤或者有缺陷,需要重新修訂、完善。因此,決策的組織實施,必須遵循理論和實踐相統一的規律,使決策方案在組織實施中得到驗證、補充、豐富和發展。三是必須符合思維邏輯與客觀現實歷史程序相統一的規律。這個規律不僅要求決策者適應決策物件的變化趨勢和變化了的主客觀條件,對原決策方案、決策目標和決策的價值標準作適當的修正、調整和完善,而且要求隨著決策程序的推移轉變,達到思維邏輯的程序和客觀現實發展的歷史程序相統一。上述三大規律共同構成一個開放的系統,相互聯絡,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共同支撐起判斷決策的邏輯起點、邏輯過程和邏輯歸屬。
科學的決策來自於正確的判斷,而正確的判斷則來源於對客觀實際周密的調查研究。要確保決策的科學正確就要充分發揚民主,集思廣益,博採眾長。這樣作出的決策,才不會出現大的偏差。只有民主才能帶來更多的科學元素,只有民主才能使科學更好地為決策服務。科學化離不開民主化,歷史上如此,在現代條件下也是如此。現代科學決策與傳統決策的一個重要區別就在於,決策不由少數領導人憑主觀經驗或個人偏好而作出,而是在資訊系統、諮詢系統、決策中樞系統等在相互獨立又能相互協調的基礎上作出決策。第一,對於決策中樞系統來說,要從兩方面進行努力:在組織結構方面,堅持對決策權力進行合理分配的原則,在上下級決策機構之間、在不同決策部門之間合理劃分決策許可權,明確決策權的歸屬;在執行規則方面,嚴格規範決策過程,包括決策程式的制度化、決策論證的民主化、決策方法的現代化等。第二,對於決策資訊系統來說,要大力扶持不同層次的資訊庫、資訊研究中心的興建,形成快捷、高效的資訊運作機制,為決策中樞系統和諮詢系統提供充足、準確的資訊。第三,對於決策諮詢系統來說,要大力發揮各類諮詢機構的作用,充分調動研究人員與諮詢專家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客觀公正地研究問題,為決策者提供決策目標、決策方案、決策評估等。
足智多謀的攻堅克難能力。是否善於解決複雜疑難問題,是對領導者思想智慧的實際考驗。人與人之間思想智慧的差距,往往在這種時候體現得最為充分。對於領導幹部來說,面臨複雜疑難問題是家常便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領導幹部應該是解決複雜疑難問題的專家。否則要領導幹部何用?缺乏解決複雜疑難問題的能力,肯定不是一個稱職、合格的領導幹部。具有解決複雜疑難問題的能力,就要求領導幹部在複雜疑難問題面前必須比別人辦法更多一些,要有好辦法、新辦法,有高招,有絕招,能夠帶領群眾攻堅克難,解決問題。領導幹部是群眾的主心骨。領導沒了主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