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3/4 頁)
難也能克服,任何敵人也不能壓倒我們,而只會被我們所壓倒。”
是班長還是家長?在領導班子當中任“一把手”的領導幹部經常要面對這個問題。在行政領導班子中,“一把手”雖為行政首長,但也應堅持集體領導,充分發揮一班人的集體作用,不能一切個人說了算。在黨委領導班子中,書記只是與委員平等的一票,更是必須堅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則,不能搞老子天下第一。而有的領導幹部一旦當了“一把手”,就不能正確對待個人與領導集體的關係,不恰當地把自己放到家長的角色位置上,把領導班子的其他成員看作是自己的附屬,有事不同領導班子其他成員商量,即使商量也是走走形式、走走過場,最終還是大事小事個人說了算。在班子裡面不能正確發揚民主,搞一言堂,不允許存在不同意見,搞得空氣格外緊張,弄得大家都得看著“一把手”的眼色說話,甚至不敢說話。在這樣的氛圍之中,領導班子成了“一把手”的家天下,毫無民主的氣氛。領導班子成員表面上對“一把手”言聽計從,但在內心裡和背地裡卻是怨聲載道。“一把手”從表面上看具有絕對權威,風光無限,而實際上同領導班子其他成員卻早已是離心離德。“一把手”在領導班子其他成員心目中已毫無親和力,相互之間的心理距離越來越遠。
心理的扭曲。領導幹部的心理健康是一個很容易被忽視的方面。實際上領導幹部也不例外地存在心理健康問題,也需要不斷地進行心理狀態的調整。一些領導幹部在個人魅力方面的缺失,很多就是由於心理健康方面存在問題使然。領導幹部心理素質存在的問題,從客觀上看有工作任務重、要求高的緣由,但主觀上也與領導幹部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不無關係,同時還與我們以往對領導幹部心理素質重視不夠有關。領導幹部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問題,組織上沒有及時進行心理疏導,也沒有提供正常的渲洩渠道,導致幹部的心理問題越積越重。
從總體上看,大多數領導幹部的心理是健康的,但也有一些領導幹部沒有經過艱苦環境鍛鍊,心理素質較差,表現出心理承受力不夠、自我控制能力、調適能力不強等問題。一方面,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工作任務日趨繁重,社會事務不斷增多,搶抓機遇、你追我趕的競爭日趨激烈,社會矛盾不斷湧現,發展過程中的深層次問題經常凸現,在這些嚴峻的考驗和挑戰面前,一些領導幹部感到工作壓力很大,導致精神緊張、情緒急躁,甚至工作方法簡單粗暴。另一方面,許多領導幹部在工作之餘,還要耗費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來處理各種人際關係,頂住人情網、關係網的壓力,這也使許多領導幹部感到難以應付、身心疲憊。同時,一些領導幹部總是與親朋好友、同學戰友或其他群體比收入、比住房、比消費,與同事比職務、比地位,從而產生自卑或失衡心理,進而就利用職務之便,透過權力的影響力去謀取私利,追求享受,在生活上放縱自我,由此滑入了腐敗的泥潭。
清代徐繼昌在《徐素齋雜記》中記述了遼東知府杜石坡的一段話:“我輩做官當常想到未做官以前與不做官以後,自律自嚴,辦事不期勤而自勤,俸祿不期薄而自薄。”古人言:“君子安貧,達人知命。”一個人要正確認識自己,正確認識人生,保持平常心至關重要。何為平常心?即布衣之心態,寧可清貧自在,不求濁富多憂。這既是一種生存智慧,也是一種戰勝自我的豁達和大度,是一種拒絕庸俗的超脫和清醒,更是一種為人為官之道。在中國共產黨8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各個不同時代湧現出來的勤政為民的典範、廉潔奉公的楷模,從焦裕祿到鄭培民、孔繁森、牛玉儒,雖然所處時代不同,職位高低也不同,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有一顆淡泊名利的平常之心,所以才能在各種利誘面前不動心、不貪心,跨越歷史時空贏得人民的尊敬和愛戴。反之,那些被人民唾棄的腐敗分子,無一不是為名所累,為欲所惑,為權所痴,貪圖享受,追逐私利,最終自毀前程。每一位領導幹部,未做官前是平民百姓,不做官以後也是平民百姓,當官時多想想以前未當官時以及以後不再當官時的樣子,心態自然就會平和許多。一些領導幹部自恃位高權重,認為自己高人一等,居高臨下,趾高氣揚,就不可能以百姓心態對待人與事,就容易產生心理扭曲。因此,領導幹部要以平常心待人接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大量事實證明,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一旦失去了平常心,必然會被物慾所困,被名利所累,陷入極端個人主義的泥坑不能自拔,最終走上腐化墮落的邪路。一些落馬的腐敗官員在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