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第2/4 頁)
其實並不是問題。二是要學懂。學習不是裝點門面,學就要學懂弄通。學懂弄通,就是要真正理解掌握,學深學透,不但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不能淺嘗輒止、一知半解。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勤思好問。勤思,就是要勤于思考,多問幾個為什麼,窮根究底,直至真正理解了、明白了為止。多問,就是自己想不清楚弄不明白的問題,多向別人請教,特別是多向老師請教,多向專家請教,直至弄懂弄通為止。清黃宗羲在《宋元學案》中精闢地概括了學習過程:“讀書始讀未知有疑,其次則漸漸有疑,中則節節是疑;過了這一番後,疑漸漸解,以至融會貫通,都無所疑,方始是學。”學習要取得好的效果,就是要不畏難,下苦功。三是要會用。學習的目的完全是為了應用。用在何處?不外乎修身、為人、處事這三個方面。修身就是要運用科學的立場、觀點、方法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才幹能力;為人,就是要學會如何與人交往,特別是作為一個領導者,應如何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團結人,如何以人為本教育人、塑造人、管好人、用好人,善於保護和調動人的積極性。處事,就是要學會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方法觀察、認識、分析事物,能夠依法和按照黨和國家的政策正確處理事務,具有較強協調各方關係、處理疑難問題的能力。學習是否有效果,效果大不大,就是要看自身素質是否有了明顯提高,人際關係是否有了較大改善,工作能力是否得到顯著增強。如果這些方面確實有了很大長進,說明學習是真的取得了效果。如果學了之後,這些方面依然如故,或者起色不大,就是讀再多的書,學了再多的知識,也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必須把理論聯絡實際貫穿始終,堅決克服學用脫節、言行不一、裝潢門面的不良學風,透過學習真正做到以學明志、以學立德、以學增才。
第二節 在實踐中鍛鍊磨礪
實踐是人們改造自然和改造社會的有意識的活動。領導幹部的人格修養,是一個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不斷改造主觀世界的過程,這一過程只能在社會實踐中實現。社會實踐是人類認識的源泉,也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必由之路。領導幹部正是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中不斷地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在實踐中造就優秀的人格。領導幹部的人格修養不能脫離社會實踐,不能閉門思過、坐而論道,必須在實踐中進行磨鍊。領導幹部的人格修養,不僅要從書本上汲取理論支援和知識營養,更重要的是要在實踐中進行鍛鍊磨礪。
實踐的重要作用。第一,實踐是大課堂。實踐出真知,實踐是認識的源泉,人們的一切知識都是來自於實踐,一切主觀意識也都是客觀世界的反映。離開實踐,人們的知識與意識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人們雖然可以透過書本等媒介學到很多知識,但正像宋代陸游所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要真正學懂並掌握運用書本上的知識,實踐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一個人在課堂上學得再多,由於受到教育、環境、經歷等因素的侷限和制約,他的知識面也是有限的。但實踐卻能給人以更廣闊的學習空間。領導幹部可以在那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事務的處理過程中,學習新知識,拓寬新視野,豐富新經驗,不斷開創事業的新局面。實踐是名副其實的大課堂。第二,實踐是訓練營。知識並不等於能力。要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必須要經過實踐的環節。實踐是領導幹部獲取真知、提高能力的根本途徑,是提高素質、增長才乾的第一場所。任何一個領導幹部都是在實踐中逐步成長起來的。沒有任何一個領導幹部是未經實踐鍛鍊的天才。實踐證明,越是任務艱鉅、環境複雜的條件,就越是能夠鍛鍊幹部,培養幹部。那些敢於到艱苦環境裡、困難條件下去摔打自己的幹部,成長進步就快一些,也更成熟一些。那些經歷過多個崗位、多個單位、多個地區鍛鍊的領導幹部,就能夠積累豐富的經驗,具有更強的適應能力。那些在矛盾突出、情況複雜地方工作過的幹部,協調能力、心理素質、領導藝術都較其他缺少此種經歷的幹部更勝一籌。實踐鍛鍊對幹部成長進步所起的作用,是任何其他形式所不可替代的。第三,實踐是大熔爐。領導幹部人格修養的過程是一個自我改造、自我重塑的過程。人只有在實踐這個大熔爐裡,才能得到脫胎換骨的再造。實踐中的艱苦環境能夠磨練人的意志,實踐中的困難經歷能夠造就人的品格,實踐中的挫折考驗能夠培養人的勇氣,實踐中的複雜局面能夠鍛鍊人的智慧,在實踐中戰勝各種誘惑能夠使人增強免疫力。那些在艱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