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第2/4 頁)
的鄧小平理論才能夠解決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問題。作為領導者,只有系統地而不是零碎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深刻地而不是膚淺地、實際地而不是空洞地掌握這一理論,並用其指導實際工作,解決實際問題,才能夠在不論怎樣艱難困苦、不論怎樣錯綜複雜的情況下,都能夠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進行成熟縝密的理論思維,擁有運籌帷幄的決策能力,保持積極進取的生命活力。
真理的力量從根本上決定著領導力。領導者的根本職責就是團結人,凝聚人,帶領群眾實現黨的政治理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建設強大的現代化國家,實現民族振興的千年夢想。思想政治教育是領導工作的基本手段。團結人就要教育人、說服人。說服人就要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無理寸步難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讓人信服的效果,最根本最首要的,就是要求領導者所講的“理”是科學的正確的道理,是無可辯駁的客觀真理。只有這樣的“理”才能征服人心。列寧指出:“馬克思的學說具有無限力量,就是因為它正確”。鄧小平曾滿懷信心地說道:“我堅信,世界上贊成馬克思主義的人會多起來的,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馬克思主義“打不倒,不是因為大本子多,而是因為馬克思主義的真理顛撲不破”。思想政治工作的實踐說明,什麼時候我們堅持科學性、真理性,思想政治工作威信就高,效果就好;什麼時候背離了科學性、真理性的軌道,思想政治工作威信就會降低,效果也會大打折扣,甚至產生完全相反的效果。在這方面我們既有豐富的經驗,也有過深刻的教訓。曾經一個時期,我們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受到“左”的思想嚴重干擾,只講集體不講個人,只講奉獻不講回報,只講精神境界不講物質利益,只講先進性不講廣泛性……。這種脫離實事求是原則,具有假、大、空特點的管理教育不僅不能取得任何好的效果,反而敗壞了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形象,極大地損害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威信。因此,我們要切實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要正本清源,大力強化內容的科學性、真理性。
第一,要力求真實客觀,符合實際。科學的要訣在於求真求實,真實是科學的本質。思想政治工作所宣講的東西,要儘量做到客觀、真實、符合實際情況,符合事物的本來面目,力戒形式主義,切忌“假”、“大”、“空”。惟有真實才可信,惟有可信才有說服力。“裝腔作勢的東西不能反映真理,而是妨害真理的。凡真理都不裝樣子嚇人,它只是老老實實地說下去和做下去。”
第二,要力求實事求是,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真理的精髓就在於實事求是,它是反映客觀事物本質和規律的科學認識成果。思想政治教育是用真理“掌握群眾”的工作。只有正確的、科學的理性認識成果,才能真正“掌握群眾”,指導實踐,“變成物質力量”,從而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的,正如馬克思所說:“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第三,要力求系統化,理論化。真理不僅要有科學的思想內涵,還要靠正確的思維形式來組織和展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不僅要觀點正確還要有理論分析。只有經過嚴密推理和充分論證,形成邏輯上“自圓”的完備體系,才會有說服力。毛澤東在談到用政策動員群眾的時候曾經指出,根據經驗,任何政策如果只作簡單的說明而不作系統的說明,即不能動員群眾從事正確的實踐。鄧小平在談到改善社會風氣的教育時強調,對部分群眾中流行的影響社會風氣的重要思想問題,要經過充分的調查研究,由適當的人進行周到細緻,有充分說服力的教育,簡單片面武斷的說法是不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不能從理論的高度對當前影響人們思想認識的一些重大問題做出科學的、有說明力的,符合實際的解釋和說明,就不能做到充分透徹的說理,也就無法讓人信服。
第二節 真理的力量離不開人格的力量
人格的力量是指領導幹部用自己的人格去影響人、說服人、感召人,從而贏得群眾的信賴、擁護和支援。人格潛藏於人的思想意識之內,外化在人的言行當中。高尚的人格形象產生的是積極、健康的感召力、帶動力和影響力。正如鄧小平同志曾經指出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卓有成效,“最重要的條件,就是需要動員群眾做的,每個黨員、特別是擔負領導職務的黨員,首先必須從自己做起”。這就要求領導幹部以身作則,嚴於律己,帶頭實踐自己所宣講的道理,這樣才能達到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威信和效果的目的。真理不僅是理論,真理的真正實現是靠實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