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3/4 頁)
。
數年後,擁有自衛武器的鯢魚以幾何數字繁衍開來,並且學會了說話、使用槍械、炸藥、甚至開始使用機器加工產品。極少數鯢魚還能接受高等教育!列強為了爭奪勢力範圍,紛紛用鯢魚來建設海底基地,結果將大量武器提供給鯢魚。
由於生育速度太快,鯢魚的生活環境日益緊張。它們又無法進入深海生活,於是,開始在大地上炸出溝壑,引入海水,形成淺海。美國的東海岸、中國的長江流域都成為它們的侵略物件。人與鯢終於開戰。其結果,人類被迫退守在高山上。只是因為鯢魚世界自行分裂,互相殘殺,人類才得以苟延殘喘。
與此類似,在鄭軍的短篇《煙塵紀公園》中,幾千萬年後人類已經滅絕。鼠類成長起來,建立了以地穴為基礎的文明。在鼠人古生物學家那裡,古人類滅絕的原因不詳。有傳說認為,在荒野裡還存在著“野人”。而古生物學家則用基因技術複製了古人,放在“煙塵紀公園”裡展覽。當然,這是對《侏羅紀公園》的反諷了。
在進化論題材中,奧爾迪斯(Brian W。Aldiss)的《溫室》獨樹一幟。它以描寫植物進化為主題。由於地球的一邊永遠對著太陽,形成了溫室效應。植物變得十分巨大,不少植物可以捕食動物,有的還能移動,甚至有飛行植物,可以用絲線掛到月面,令月球上也有了植物和氧氣。有一種蘑菇形的植物,演化成植物智慧生命,可以控制人體。相比之下,人類不僅沒有絲毫變化,甚至文明也退化了,倒退回原始部落社會。
第一卷:科幻講什麼? 第一編:生命與人(6…5)
第六節:人工進化
當年,達爾文受農業畜牧業選育良種實踐的啟發,創造了進化論,認為上帝肯定是位超級良種選育師。今天,在一些科幻作品裡,科學技術給了人類以雄心,欲與天公試比高,以人工技術方式推動物種進化。
大家知道,達爾文有一位雄辨家朋友赫胥黎,為進化論的推廣貢獻不小。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科幻宗師威爾斯正是赫胥黎的學生。於是,他當仁不讓地在作品裡宣傳進化。威爾斯在《莫洛博士島》(The Island of Dr。Moreau,1896)裡最早描寫了人工進化:莫洛博士潛在荒島上,將野獸改造成稍有智慧的“獸人”。當時沒有基因科學,威爾斯只能用器官移植的思路來描寫這個故事。
在《神食》(1904)中,人工進化的物件變成了人類自己。這部小說的構思是,人類擁有無限成長的可能性,但卻被後天環境壓制了。“神食”便是一種恢復這種成長天性的藥物。服用它以後,任何生命,包括人類都可以生長出高大十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個頭。最終,一群幾十英尺高的新人和舊人發生戰爭,並開始創立新人的世界。
當然,上述作品大多有意無意忽視了達爾文進化論的一個方面,只描寫變異,而不描寫環境變化導致的自然選擇。似乎單靠變異就能夠形成一代新人。在另一些科幻小說中,則是地球環境的變化強迫人類去改造自我。在日本作家安部公房的科幻名著《第四紀冰河》(1958)中,由於地球兩極冰冠逐漸溶化,迫使人類對自己進行基因改造,以成為能夠在海洋中生活的“水棲人”。
王晉康的長篇新作《海豚人》講的也是類似的故事:一顆極近距離的超新星爆發毀滅了人類,僅有一萬多名碰巧工作在海底、深井下的人得以倖存。其中,美國核潛艇軍官拉姆斯菲爾和一位中國遺傳學家共同將人改造成“海人”。不過,遺傳學家後來乾脆直接將海豚的智力進行提升,形成了“海豚人”族。兩百年後,“海人”已經成為“海豚人”的附屬物,兩個特種間面臨著戰爭。
既然人類能夠干預進化過程,擁有更高科技的外星人更會如此。克拉克偏愛這類題材。在《2001太空漫遊》中,不知名的外星人留下神秘黑石板,自幾百萬年前就引導著猿類進化成人類。到了《2010年太空漫遊》裡,外星人轉而將木星引爆,為的是引導木衛六產生生命,成為新的地球。
到了《童年的終結》裡,外星人乾脆就直接來引導人類的再進化。他們駕駛著龐大太空船降臨在世界各大城市上空。人類毫無反抗能力。但外星人也不奴役地球,而是用技術威力禁絕地球上的一切剝削壓迫,再將人類的胎兒改造成擁有物異功能的一代新人。
人工進化還被置於星際移民的背景中。太空存在千奇百怪,環境各異的星球,而人體只能適應地球的生態環境。於是,改造自己以求適合另外的星球,成為進化論題材的新方向。英國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