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科幻縱覽 > 第69部分

第69部分(第3/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網遊:我覺醒了兩個隱藏職業網遊炎黃:化身千萬影視評論網遊之我專精保命技能王者:我神級實力,一秀五!戰錘40k灰燼編年史從傳奇開始證道成神NBA:投籃四萬年紅樓之林家有嫡子闖關遊戲,詞條太強了攻略一時爽,死遁回來洗白小黑屋天選搭檔,談戀愛不耽誤搞事業十日終焉凡塵領域穿書:炮灰他要頂不住了凰臨天下:重生之謀權為後成為黑暗四天王致力於幹掉四聖獸武俠網遊:比武穆念慈,黃蓉急了是勇者就上1000層網遊:禍亂江湖王者:月光啊,閃爆他們!

作,其中的資料,從兩千年前一直收集到1998年。以姚海君為主力的編著者都長期工作在中國科幻的第一線,堪稱中國科幻的權威人士。

2000年十月,韓松的《想象力宣言》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這部作品以回憶錄的形式,提供了九十年代中國科幻活動的第一手資料。2001年和2002年,韓松編輯了《年度中國最佳科幻小說作品集》,也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在這兩個集子裡,韓松對當年科幻動態都進行了長篇分析。

2000年十月,葉永烈的《是是非非“灰姑娘”》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收集了作者保留的大量文獻資料,是對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中國科幻活動的完好總結。葉永烈從一開始從事科幻創作就注意研究工作,注意資料的收集和分析,這本書中的許多資料十分寶貴,甚至是孤本。

2003年,東方出版社出版了天津鄭軍編著的《科幻小說——預言與真相》一書。該書從題材入手,介紹科幻小說和科幻電影,也擁有一定的影響力。

這一時期裡,也出現了一批註科幻文學的青年學者,他們從外界給中國科幻帶來了新的力量。其中以上海大學中文系教授葛紅兵為典型。葛紅兵出生於1968年,目前是上海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他曾經出版過《沙床》、《我的N種生活》等主流文學作品。是“晚生代”中有影響的學者型作家。葛紅兵大力呼籲發展科幻文學,並創作有長篇科幻小說《未來戰士三部曲》,包括《機器人》、《克隆人》、《外星人》三部。2002年由上海少兒出版社出版。

與此同時,一批鑽研科學哲學、科學社會學和科技史的專家學者也對科幻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其中有北京大學哲學系的劉華傑、吳國盛、清華大學的劉兵、北京師範大學的田松、上海交通大學的江曉原等人。這些學者既有紮實的自然科學訓練,又有完備的人文功底。他們從自己的專業出發,不僅把科學當成知識和實用技能體系,更將其視為一種文化,重視科學文化在整個社會上的傳播與影響。

從這個角度出發,這批專家將科幻文學視為科學文化的一部分進行研究。他們經常發表文章闡述自己對科幻的見解。在這些文章中,二十年前一些科學界人士對科幻的誤解詬病不見了,對科幻多了一份理解,更多地闡述科幻的積極價值。這些文章構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深入地體現了科幻作為科學和人文兩大文化彼此隔膜中相互溝通的橋樑價值。除此之外,他們還輔導大學科幻協會,舉辦科幻講座,甚至身體力行,創作科幻小說。

第五節:新危機回第八章

1999年,中國科幻出版物達到276種,形成那一波科幻高潮的波峰。當時,《哈里波特》還沒有中譯本,“後續部隊”《指環王》的電影還在拍攝中。在中國,創辦奇幻雜誌仍然為政策所不允許,因為涉及“宣傳封建迷信”。當時,僅有上海少兒社彭懿等人,以微弱的聲音呼喚著它的到來。

2000年,《科幻大王》上發表了筆者的文章《科幻文學的新挑戰》。由於那時奇幻文學連固定的名稱都沒有,所以筆者稱之為“純幻想文學”、“魔幻文學”。文章中的兩點隱憂:這種文學門類在中國的興起,會從科幻圈裡帶走大批讀者,也帶走大批作者,現在看來不幸言中。可惜的是,那時候科幻界同仁還處在踏著波浪不斷上升的欣快中,這篇文章幾乎沒有反響。

幾乎就是從那一年起,科幻出版物數量逐年下降,於2004年滑坡到了一個最低水平。而這個水平是不是谷底,現在還不好說。因為據筆者所瞭解,大量原本計劃作科幻圖書的編輯,都臨時將選題改成了奇幻。

文學門類之間是沒有高下之分的。它們各有各的藝術規律,各有各的欣賞方式。在本書第四卷裡,筆者會從理論上分析“科幻”與“奇幻”兩種文學門類的關係。不過,在市場份額上就沒有這麼客氣了。現在奇幻類出版物的讀者,和科幻類出版物的讀者大部分重合。長期以來,科幻出版物編輯只面向青少年讀者,而青少年讀者興趣轉移很快。至於興趣穩定、消費能力更大的成年科幻讀者,科幻作家沒有寫出令他們滿意的作品,出版界也沒有開發適合他們的雜誌和圖書。

第三卷:中國科幻文學史 第九章:緣系東方之珠(1)

九章前言

第一節:香港的文化出版背景

第二節:“倪幻”!

第三節:又一位重量級

第四節:其他主要探索者

九章前言

二十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小文正傳篇外兩篇丹青朝群星,我的歸宿玻璃方糖大明官妻年少不怕輕狂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