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部分(第3/4 頁)
過,正是因為從小就擁有這種異常的幸運,泰莉不需要學習任何生存技能,也不懂得世事艱難,完全是一個“沒心沒肺”的人。這種周圍的人與事漠不關心的性格,與小說中荊棘遍佈的探險過程恰成鮮明對比。《圓環世界》堪稱使用非人角色的典範。
科幻作家們創造非人角色,有的是直接探討科技發展問題,如人類進化、器官移植、文明衝突等問題。但從文學價值上看,非人角色的出現,是一種對人性本質的筆上實驗。非人角色作為鏡子,作為參照物,使讀者看清人類自身的某些特點,當然,更多的是某些侷限。
在科幻小說裡,非人角色的心理活動,一般是有異於普通人的。科幻作家們將此作為誇張、扭曲的表現方法,在對比中探討人性。但在有的科幻作品中,作者反其道而行之,將非人角色描寫得與人類無異,以達到某種特定的效果。在中國科幻小說《類人》和泰國科幻小說《克隆人》中,各有一批“類人”角色和“克隆人”角色。他們和人類一樣,知書懂禮,重情重義。作者如此描寫,是為了突出“種族歧視”的不合理性。當然,這裡的“種族歧視”不是現實中的,而是人類對自己造物的歧視。
雖然不排除有認真探討其科技細節的科幻作品存在。但在大部分科幻作品裡,出現非人角色,絕不是為了探討生物學、心理學、人工智慧的問題。它們都是文學象徵:外星人題材是文明接觸、種族融合問題的象徵。人造人題材是技術對人本身侵蝕的象徵。機器人、電腦等人工智慧題材,是機械性和人性界限這個問題的象徵。而所有這些非人角色,統統在回答一個哲學問題:生命現象的邊界在哪裡,人性的邊界又在哪裡。
從這個意義上講,它們都是文學形象,而非技術構思。它們的藝術只在文學。
其實,在其它文學門類中,非人角色也是存在的。比如孫悟空和豬八戒。他們並不是說人話的猴子和豬,而是人、猴、仙,或者人、豬、仙的混合體。這兩個人物形象之所以千古流傳,也是吳承恩在藝術上的重大突破,將這三種性格巧妙地混合到了一起。縱觀《西遊記》,玉帝、佛祖、一眾神仙妖魔都不是人。唐僧的三個徒弟都不是人。唐僧本身是不是人也值得商榷——他是個轉世的佛。嚴格篩選一下,或許只有李世民,或者那些獵戶、農夫、被妖精吃掉的人才算人。這樣一來,《西遊記》也可以說貢獻出什麼出色的人物形象。當然,這個結論違反了常識。但同樣的思維(小說中的人物必須是人)如果用到科幻文學上,竟然連科幻作家也分辨不出其中的思維慣性!
在西方魔幻文學中,那些魔法師似乎可以視之為人,但神仙、魔鬼則是典型的“非人角色”。只不過,科幻小說中的非人角色與魔幻文學中的非人角色有原則的不同,就是他們的存在必須有自然方面的解釋。
讀到這裡,請大家再翻開第一卷第一編,再看看那些雖然不是人,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吧!它們早就浮現在每個科幻迷面前,但卻極少有人發現,它們其實只是“人”在藝術中的變種。
第四卷:科幻的藝術規律 第六章:超現實描寫(1)
上六章前言
第一節:什麼是超現實描寫
第二節:科幻式倒敘
第三節:超現實場面描寫
第四節:超現實對話描寫
第五節:超現實肖像描寫
第六節:超現實情節描寫
第七節:超現實心理描寫
上六章前言
自設邏輯、公設邏輯、虛擬背景、非人角色,都是作家預先的設定。作者在寫一部科幻小說前,可以在腦海裡,甚至用檔案把這些假設記錄下來。但在小說文字中,只有一種方法能把它們體現出來,那就是超現實描寫。
本章先介紹什麼是超現實描寫。然後介紹最具有科幻特點的科幻式倒敘。接著,再從超現實場面、超現實對話、超現實肖像、超現實情節等方面分析各種超現實描寫。
第一節:什麼是超現實描寫回
運用敘述的時候必須是先抽象後具體,由遠及近,先淡後濃,層層加深,使物象在不同的角度中顯現方方面面,具有較強的空間立體感。《文章寫作面面觀》143頁,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出版。這就是文學中的描寫。
文學描寫是基本的文學技巧。沒有哪個文學理論體系會漏下這部分內容。在《描寫美學》一書中,作者白巖更是從“行動”、“語言”、“心理”、“環境”等方面,全方位地研究文學中的描寫規律。
大約每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