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部分(第2/4 頁)
。由於年齡幼小,屠狗的經過自然十分漫長,但斯賓塞竟然一直堅持到將狗殺死為止。當然,這件事令他受到家長的嚴責,但這種“科學家的靈性”卻頑固地保留下來。斯賓塞讀大學時選擇了醫學專業,痴迷於解剖人體,甚至廢寢忘食。在他的鑽研中,人性慢慢被排除在視野之外。這樣,斯賓塞能夠和披樓敏合作,進行毫無人道的“克隆人養殖事業“,就顯得非常可信。在小說的後半部分,他先後切割了兩個鮮活的生命卻無動於衷。小說家用大量的手術細節,突出了斯賓塞的這一性格。這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冷血,而是在理性主義過度侵染下,對人類社會其它方面無動於衷的表現。
三:中國大陸科幻的表現
五十年代,科學必勝的信念充滿了那時的中國科幻小說。到了七、八十年代,最初一些擁有懷疑色彩的科幻作品誕生了。進入九十年代,反科學思潮成了中國科幻的主流。再尋找一部歌頌科技進步的科幻小說反而很困難。單從這個角度來說,甚至可以講,中國科幻是在九十年代後和世界科幻的主流接軌的。
不過,大批具有反科學色彩的中國科幻小說只是模仿之作。作者模仿西方成熟的科幻作品,所以也把它們的反科學思想帶了進來。真正出自作者本人思考的此類作品倒還不多見。王晉康的短篇科幻小說《替天行道》是這方面的代表作。這篇作品的現實感極強,甚至,小說原作裡有試圖炸燬紐約世貿中心的情節。作品排版時正值911事件發生,為了避免麻煩,雜誌社從印刷廠追回正在裝釘的作品,修改了這一細節。在《替天行道》裡,美國的MSD公司投資十數億美金,利用基因工程開發高產麥種。為了防止農民自留種子,他們在麥種裡嵌入“自殺基因”,只有使用該公司的特殊溶液浸泡,才能阻斷這種基因的作用。這種出於商業利益的技術措施雖然無可厚非,但因為是“逆天而行”的技術進步,終於導致了無法控制的災難。
與《替天行道》相比,王晉康的《黑鑽石》離現實要遠一些,但也是一篇突出類似主題的科幻小說。主人公夏候無極是一個沉醉在科學研究中的天才學者,他和他的極少數學者知音“是管理宇宙萬物自然執行的政治局常委,是一些睿智圓通、禪機高深的哲人”。夏候無極掌握著國家投入大量資源建立的“超高壓實驗中心”。在他的心目中,只有科學研究這一個終極目標和最高價值,社會道德完全無需遵守。他在思路滯塞時,就和女助手發生關係,並且從不對妻子保密。有一天,他告訴妻子,要用人工手段製造一顆鑽石,送給妻子作生日禮物。但妻子完全洞悉他的真實動機:只不過要看看自己能否勝過大自然,超越3106。9克拉的世界第一鑽。在這場缺乏控制的即興實驗裡,實驗材料未被壓縮成鑽石,而被壓縮成肉眼無法看到的微型黑洞,並且逸失出實驗室。它將慢慢地吞蝕地球上的萬事萬物,直到將地球徹底毀滅。這個短篇情節不復雜,主要筆墨被用來描寫夏候無極的性格:冷漠、超然、惟一的熱情只是描準自然規律本身。他最終為禍社會的動機,完全不是名和利,而是純粹到極點的探險慾望。並且,它還提出了一個有益的警示:面對極端專業化和高度分工的科學研究,普通意義上的民主監督機制是否有效?和弗蘭肯斯坦、傑基爾博士不同,夏候無極是使用社會資源隨意實驗並造成危害,但沒有誰能夠有效監督這麼一個擁有超極智慧的人。
“面對二十一世紀,中國仍將繼續一場舉世矚目的現代化過程。究竟什麼是‘現代化’?現代化與科技發展之間存在著怎樣的辯證關係?‘現代性批判’與‘科技批判’的最終目的是什麼?凡此種種,都是待我們深入思考和探索的問題,學術探討固然重要,但要喚起大眾對這些問題的關注,科幻小說往往更為直接有效。”(李偉才《發揚科幻的批判精神》轉引自《97北京國際科幻大會論文集》)可以說,如今的科幻小說正以自己特殊的方式,觸及著這一時代前沿的重大問題。
四:港臺科幻中的反科學思潮
和大陸的起源不同,臺灣科幻文學是由一批文化人提倡的。所以在他們的作品中,一開始便較多地體現了反科學傾向。
臺灣科幻公認的第一篇開山之作,是張曉風的《潘渡娜》。這篇科幻小說與《弗蘭肯斯坦》取材類似,主題相仿。只不過,瑪麗雪萊筆下的怪物變成了嬌柔可憐的人造美女。
在臺灣科幻的早期作品裡,張系國的《超人列傳》可謂代表反科學思潮的佳作。這篇作品以二十三世紀為背景,虛構了科技入侵一切領域的悲觀未來。再沒有政治家,只有行政管理科學家;沒有小說家,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