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3/4 頁)
裡面放的便是此次殺敵所倚賴的密武器以機括動的強弩了。這兩樣精心設計的武器都是這次行動的勝敗關鍵如能適當地運用可揮出驚人的威力。
一向以來諸國都慣用革盾。
現在正值春季在野外作戰革盾每被水氣侵透變軟易被弓箭穿射木盾就沒有這個毛病。
3百多艘巨舟在長江破浪推進登6的地點在兩個時辰的水程之內。
吳國遠征大軍在新蔡東南汝水和淮水交匯處登6依照桓度定下的路線避過守在西面方城楚國大將申息的重兵向南而下。果如桓度所料吳師舍舟就6不與楚國水師打水戰又舍西就南不與楚國結集於方城一線的重兵打硬仗在在都出乎楚人意料之外深合孫武兵法上所說的「故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就戰役的開始階段來說吳便是「善攻者」而楚則「不知其所守」了。
吳軍3萬銳之師選取了楚軍防守最薄弱的冥、直轅、大隧3關以破竹之勢穿過大別山直下江漢越過章山揮師南下抵達豫章。又如卻桓度的估計這種深遠迂迴的行軍路線「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攻敵弱點使吳兵長驅千餘裡完成春秋末葉這一遠端奔襲的壯舉。
吳師在豫章暫時駐紮各主要將領又集中在闔閭的帥帳內研討敵我形勢以定行止。
闔閭環顧眾將先道:「我軍現在深入敵人腹地隨時會展開與敵人的主力戰。」說完目光轉向負責判研敵情的鬥辛道:「只不知敵方的部署如何?」鬥辛肅容道:「我軍自從進入楚人的土地一路避重就輕據探子的描述:敵人的調動混亂無章顯示出對我軍的行止無所適從。但囊瓦為了防止我們突然轉西攻郢都在我軍目下的地點和郢邵間佈下了強大的防禦線假設我們向郢都推進將會在3日後與敵人的重兵相遇。」
闔閭道:「根據目下形勢你認為我們下一步應採取什麼行動?」鬥辛答道:「目下入郢的道路不外兩條一是西走隨棗走廊直迫郢都;另一是照原定計畫繼續南下到達江漢平原後繞過大洪山入郢。」頓了一頓又道:「假如我軍改取第一條路線西行入郢好處在趁敵人陣腳未穩以快制慢使決戰提早來臨。現今我方士氣高昂可趁勢一舉擊破敵方主力廓清入郢的通道。」
公卿子山附和道:「鬥辛將軍之言不無道理楚軍要守衛郢都的防線頗長兵力難於集中。反之我等若繼續南下時間拖長楚軍得以從容佈置我少敵眾如何能勝?」桓度所定的進軍路線一直都非常成功但到了這裡吳方軍中開始另有異議。
伍子胥、夫概王和白喜等都默不作聲他們知道桓度將會提出他的理由支援他最先走下的策略。
一時各人的目光都集中到度身上。
桓度知道這不是推讓的時候淡淡一笑從容道:「在一般情形假設敵對雙方在相近的實力下兩位的提議是上上之策。」說罷眼光環顧眾人神光燦燦使人感到他胸有成竹。
桓度續道:「可是楚人實力十倍於我這樣貿然西進猛攻敵人的主力便是孤注一擲九死一生。敵人若是初戰失利反迫他們作曠日持久的消耗戰更是不堪設想了。」
闔閭點頭道:「這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孫將軍計將安出?」桓度瀟一笑露出雪白的牙齒神態輕鬆地道:「我們如果西行入郢是敵人意料中事亦是這裡每一個人會做之事。所以我們要反其道而行在這裡停師不動。靜待敵人大軍的攻擊。」
夫概王朗聲長笑他在軍事上卓有才氣立時把握到桓度此一戰略的神髓道:「好一招引蛇出囊瓦自負不世將才不把天下人放在眼內豈容我等長駐楚境待摸清我們的地點後一定以最高度盡起楚師東來反成我方以逸待勞形勢逆轉不啻霄壤。」
白喜道:「而且是攻其所必救這處附近的銅綠山為楚人產銅的要重地此等戰略資源的產地兵家必爭豈容他人染指楚人揮軍東來殆無疑問。」
鬥辛道:「如此一來敵人便可調集兵力向我們迎頭痛擊孫將軍有何對策?」一個詭異的笑容泛上桓度的角他輕輕道:「聚而滅之。」
眾人一齊瞠目結舌。
兵者詭變之道。
………【第11章 決勝漢水】………
吳王闔閭和手下一眾大將高踞馬上遠遠眺看在漢水對岸過十萬人的楚國大軍軍容。
吳國除了五隊千人的騎兵隊外其他清一色是步兵在這邊岸上擺開陣勢露出近漢水邊的大片土地靜待楚軍渡江過來。
五日前吳師探得囊瓦親率大軍東來便移師南下形成現在夾江對峙的局勢。
戰幕至此全面拉開。
吳王闔閭傳下命令不得在楚人渡江時攻擊。
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