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2/4 頁)
學的發現不但改變了科學的面貌,它同樣改變了哲學。狹義相對淪指出.過去人們認為絕對的東西並非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如過去人們認為,物質的質量是一個不變的量。而相對論則揭示了物質的質量是相對的,其質量隨物體運動的速度增大而增大。再如,時間和空間也不是絕對的,而是與物體運動的速度密切相關的。如狹義相對論提出的“鐘慢尺縮”原理,指出一個接近光速運動的物體,其沿運動方向的長度縮短,時間過程變慢。而量子力學告訴我們,由於不確定原理的存在,我們不能準確地測量宇宙的現在的態,那麼就有個推論:肯定不能準確地預言將來的事件,我們知道,經典物理學認為:“所有的物質現象都可以被看作是力的作用。根據力學的原理,在力學中假如知道一個運動物體現在的運動狀態和作用在它上面的力,那麼它的未來的路徑是可以預言的,而且它的過去也是可以揭示的。一旦把一切自然現象都化成簡單的力,那麼科學的任務便算終結了。這種思想不但在科學界,而且蔓延到其他領域,科學一度成為至高無上的權威,因為科學能解釋所有的現象並能預測和揭示過去和未來,那麼只要我們加以時日,解開生物學和人類還有宇宙的力學原理,進而就可以預測人類社會和宇宙的未來,科學成為了無所不能的代名詞。只要給出所有物體在任何時刻的初始條件(位置 速度 加速度),就可以用牛頓定律預言整個宇宙和它的每—部分的全部未來。也就是說存在一個絕對的真理,它支配著宇宙,而且人類是可以掌握它的。”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發現推翻了這個觀點,那麼也就是說:我們無法找到一個絕對正確的真理,因為我們聯現在是什麼樣都不可能知道。
現代西方哲學受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影響是很大的,邏輯實證主義的代表石裡克說:“愛因斯坦的活動…由分析關於時間、空間的陳述的實際上正是一項哲學活動。”現代西方哲學是建立在以相對論為代表的現代物理學的基礎上的。如果說傳統的哲學是以追求絕對的知識為特徵的,那麼現代西方哲學中幾乎所有的哲學概念和範疇都打上了相對論的烙印。
西方哲學流派很多,但大體上可以歸類為兩大類:邏輯分析主義哲學和存在主義。我們先來看看邏輯分析主義哲學,這個哲學流派透過嚴密的邏輯推理來求證,但同時強調必須透過實證來證明,邏輯分析主義哲學不強調尋找大一統的宇宙真理,認為那是不可能的,轉而強調能夠一次一個地處理問題。他們以經驗為根據,以邏輯為工具,進行推理,用機率論來修正結論。它認為,科學的方法是研究人類行為的唯一正確的方法。許多研究者們從經驗角度認為外部客觀世界是可以被認識、被量化的。
邏輯分析主義者認為首先應該對我們使用的分析工具語言進行邏輯分析,剔除其中無效的和表達不清楚的詞彙,建立一個表達清晰準確的語言環境。比如:“可能,大概,美好,快樂等詞語被認為是邏輯表達不清晰的詞語,應該剔除。”其次,建立邏輯表達清晰和經得起語法推敲的句子,邏輯分析主義者認為科學論述不同於詩歌,也不同於色彩和語氣起重要的那些領域。如果一個句子的唯一作用就是表達一個可進行邏輯分析的思想,那麼,所有這些各具特色的色彩和語氣都要排除。
在這個基礎上使用物理學語言來描述事物,邏輯分析主義者認為物理學的語言是最為精確和最具有邏輯功能的語言。我舉個例子:比如“十點鐘時A先生髮怒了”這句話的同義物理學語句是:“在十點鐘時,A先生的身體起了變化,呼吸率增加,脈搏加快,某些肌肉緊張,併產生某些強暴行為,等等。”邏輯分析主義者認為後一種語言是可以感知、可實證的陳述。如果把人們使用的一切語言都變成這種語言,人們的語言便達到了科學的統一。
邏輯分析主義者認為為了能更精確的表達事物人們應該剔除一切帶有感*彩的東西和語言。但人文科學的東西更近於詩歌,比如歷史、文學等學科,在邏輯分析主義者看來精確性不夠,而精密科學比如:物理,越是精確,感*彩越少。而感*彩卻是西方另一個主要哲學流派的精髓所在:“存在主義哲學。”下面我們來看看這個哲學流派。
存在主義哲學也可以被稱為是人本主義,其最著名和最明確的倡議是薩特的格言:“存在先於本質”、“任何事都是可能的”。他的意思是說,除了人的生存之外沒有天經地義的道德或體外的靈魂。道德和靈魂都是人在生存中創造出來的。人沒有義務遵守某個道德標準或宗教信仰,人有選擇的自由。要評價一個人,要評價他的所作所為,而不是評價他是個什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