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部分(第2/4 頁)
來,安天祐方才醒悟,繼而恨得牙齒直咬。
他還真是高看了梁王父子。
當年的梁王,也是鐵骨諍諍的血性漢子,對安氏大楚不惜流血犧牲。
安天祐也因此認為在梁王為帝時期,安世誠的安全,還是可以保障的。
其實安天祐早前也設想過樑王父子種種用於除去安世誠的法子,卻唯獨沒有想到,已經成為擁有“勤政愛民”美稱的大楚皇帝的梁王,竟為達成借敵國之手殺死安世誠的目的,反而親自出賣大楚。
就是因為大楚的皇帝這個內賊搞出來的鬼,兩地都如此不堪一擊。
安天祐也知道了侯公公身為監軍的內涵所在。
他先是兩邊挑撥,激怒南昭猝然發動,攻打大楚個措手不及,而後將大楚的佈防圖及現在行軍佈陣透給南昭,導致安世誠處處被動挨打。
南夷這邊,亦是故伎重演,如此一來,即便安世誠沒有死在南昭人手裡,因佈防圖洩密一事,也會被按個通敵賣國之罪的,至於事由,很簡單:不忿梁王拉下長興帝子嗣自立為王,他與先帝兄弟情深,故欲為先帝出一口氣。
安天祐聽著董先生的回報,忍不住冷笑,梁王做了皇帝,這謀略能力越發見長。
竟連前幾年安世誠令妻子前去代為拜祭先帝一事,也扯了出來,越發讓人覺得合情合理,到時李全及劉娘娘亦因此受到牽連。
遺詔的知情人被一網打盡,梁王便可以放心做他的皇帝了,便是他百年後,也不會擔心兒孫的帝位被安世誠一脈奪去了。
也真是難為梁王如此算計,畢竟以安世誠的性情能力,也就是做一輩子忠君愛國的邊防大將的命,斷斷不會謀反,且他一家子行~事素來小心謹慎,便是想要網羅些莫須有的罪名,除去這一家子,也的確不是件易事。
安世誠一家不除,終久是梁王一脈的隱患。
安天祐冷笑:“你如此為子孫打算,可惜你的子孫未必會領情。”
董先生見安天祐面色不虞,便道:“兩地如今也都意識到內部出了問題,均相應採取一定措施,現在情形已有所好轉。而且咱們的人也暗中護著國公爺,安全方面,皇上只管放心。”
安天祐點頭,道:“內奸不除,再防範也沒用。不能再任由戰爭打下去,戰場在咱們大楚境內,受苦的還是大楚百姓。你先將內奸糾出來,握在手中,將來有用,沒有內奸,外敵也就失了先機。南夷本意並非與大楚陷入戰爭,不過是想趁南昭之亂得些便宜,一旦受阻,必會和談撤兵,我父親一旦得了機會反攻,南昭也就不足為慮了。戰爭很快就會停止。到時正好與梁王父子算一算總帳。”
董先生遲疑道:“這番下去,只怕咱們的人便都曝露了,將來無人可用倒是小事,只怕反被人順藤摸瓜查到皇上這裡來。”
安天祐看著窗外漸明的天色,笑道:“不怕,梁王正在興頭上,一時半刻還注意不到這裡來。”
果如安天祐所料,雖然與南夷南昭兩場戰爭中,大楚看似失利,皇帝這幾日確實心情不錯。
雖然大楚暫時吃了點虧,但是能借此除去心頭大患,一切都值得。
皇帝不是沒想過,看在安世誠一家不知情的份上放過他,只是一想到在自己手裡為子孫後代留下這麼個大隱患,他就心裡不自在。
不想,寧泰郡王的所做所為引起的兩國事端,竟成了這件事的突破口。
真乃是上天賜給的機會,失之不祥。
皇帝毫不遲疑地出了手,雖然因此讓他的萬壽節泡了湯,如今看來效果頗佳,倒也值了。
只是在他看到最新戰報時,愉快的心不由下沉:大楚援軍還未到達,邊關已隱隱有反敗為勝的跡象。
皇帝再三思慮,終是下了決心,密命人前往邊關而去。
倏忽過得十數日,邊關便有急報傳來:主帥安世誠在一次被南昭襲擊戰中下落不明。
幸好,支援大軍已到,寧泰郡王全權指揮起戰鬥,南昭全面退敗回邊防線。
朝中一片譁然。便有人跳出來指責:安世誠哪裡是下落不明,分明是見南昭勢大,他貪生怕死臨陣逃脫了,甚至眼看性命不保,賣國投敵。說不定,從前就是有心投敵,不然為何他及他的心腹將官對抗外敵時,節節敗退,援軍一到,南夷和南昭卻不堪一擊,其中疑點甚多。
雖然也有為安世誠說話的,然為了保險起見,盧郡王府還是被圍了起來,與其他關係頗密的幾家王公也一同被監管起來。
看著府外手持刀劍林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