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頁)
進入老年之後十分艱難的一次奮鬥。
在這裡,我特別想告訴讀者,20多年來,許鹿希為鄧稼先出版書籍、文章,沒有向他的單位要過一分錢,也沒有要過一個人手幫忙,一切都由許鹿希和她的親人們承擔。
兩個6年加一個5年,算上採訪的時間,共用了20年還要多的時間,許鹿希說:“我和鄧稼先之間沒有首飾相送,物質上的享受也沒有,朝朝暮暮在一起的時間也只有5年。但是,我知道他需要什麼,他知道我需要什麼。我把《鄧稼先文集》整理出來,是想讓更多的青年才俊能夠少走一些彎路,因為,這本書的專著部分是鄧稼先的手稿,屬首次公開出版,彌足珍貴。書中的三部專著是原子彈、氫彈等核武器研製工作的入門基礎,有人戲稱為‘敲門磚’。”
許鹿希說,她特別希望讀過這本書的年輕人能夠明白才學和知識與中華民族強盛的關係。她說鄧稼先也會願意這樣做的,只是他走得太快了,最後一年在醫院裡的短暫時間都用來為我們國家寫那份建議書了。想一想,我們現在一個天上,一個人間,我把鄧稼先想要做的事情完成了。當然,文集作者的署名是鄧稼先。
他們一個天上,一個人間,還這麼默契和同心。這一切,不要說他們那一代人感慨,就是現在的年輕人也是“只羨鴛鴦不羨仙”了。
文集出版的那一年是2003年,鄧稼先已經逝世17年了。令人欣慰的是,這本文集出版以後,還獲得了2004年第14屆中國圖書獎。2004年12月14日的《光明日報》,刊登了第14屆中國圖書獎的獲獎書目。《*年譜》《*手跡選》《*畫傳》也同時獲獎。
……剛剛您拿出中國圖書獎證書的時候,我以為是獎給您的,因為這本書是您全力出版的。
“是獎給鄧稼先的。雖然是我整理好了給出版社的,並且幫出版社校對,但是,這畢竟是鄧稼先的心血,可以說是物歸原主吧。我在校對這本文集時,弄得很細,基本上沒有出錯,得了這個獎,我也非常高興,因為這本文集是我自己來完成的,這一點非常自豪。出版社也很高興,中國圖書獎對於出版社來說是他們的榮譽。”
……您真是追求真正愛情的典範!
第十五章 天上人間情未了(7)
“你看過《居里夫人傳》是吧,裡面有一個小故事,對我們來說,非常有意義。
“居里先生被馬車撞了,當時就去世了,這是一個很大的悲傷,他的家人非常沉痛。第二天的時候,該居里先生上物理課了,教室裡學生們都坐好了,就等著居里先生來上課,這時有人說居里先生不在了。這一說不得了,學生們在驚訝的同時,也在問今天的課還能不能上了,大家沒想到的是,一打上課鈴的時候,居里夫人穿了一套黑衣服穩穩地走上講臺,把書本翻開,第一句話就說居里先生上次講到第幾頁,第幾段,今天我接著往下講。從此,這個物理課就是居里夫人替居里先生繼續講吓去了。
“這個故事讓我非常感動。這就是深沉的愛,她完全能夠理解居里先生要幹什麼,對吧?居里先生就是要把這個課講吓去,所以這個比任何的紀念都有意義。所以,我知道鄧稼先如果活著的話,他就會把這部文集出版。內容只要能夠公開的,他都會集結起來,因為這些非常有用。對於參與搞核武器工作的年輕學生或者研究生來說,這是基礎。另外一點要說明一下,一般的像鄧稼先這樣院士級的科學家,很多人沒有時間,有些人甚至不屑於去講最基礎的課程,而是去搞自己所專心的那一個最尖的、最偏的、自己最感興趣的研究課題。
“鄧稼先在這方面非常好。他不計較這個,許多講稿都是在半夜裡寫的,然後白天給年輕的同事們講。”
……能夠刊印的這些手稿,您是怎麼拿到的?
許鹿希說:“因為鄧稼先的講稿有一部分不保密,在他病重期間拿到家裡來了,他在醫院的時候我們聊起過這些手稿,他告訴我,他寫的這些東西還非常有用,是給年輕人打基礎的。他最後希望寫一部80萬字的大書,可是因為要給中央寫建議書,沒有時間了,等他寫完建議書以後,很快就不行了,一天到晚得輸血呀,所以後來80萬字群論就沒有寫完,只寫了大約四分之一。他曾經跟我說過,他說希望病情能夠稍微穩定一點,他就可以繼續把群論寫完。鄧稼先想從電動力學、量子場論、群論,一部分一部分往下寫出來,成為系列吧。他曾經跟我談過,他想這樣對培養年輕人非常好,可是他沒做完就不在了。我想這個出版工作要靠別人做,沒有人肯做,就是說還是我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