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4 頁)
們的反感。在經過了一番深思熟慮後,我決定在必要的時候,一點一點地提出來。
首先,我從吃飯的問題上開始。以前,在準備飯菜的時候,孩子們什麼都不管,於是我要求他們一起來準備,並規定了吃飯的規矩。在吃飯的規矩之後,又宣佈了就寢和起床的規矩。在給了孩子們足夠的適應時間後,規矩又擴充套件到自己清掃房間、整理衣物、打掃廁所等日常生活起居的各個方面。
在日常生活的過程中,我讓孩子們逐漸明白了制定規矩的重要意義,教他們慢慢去適應,這比一下子宣佈好多規矩,更容易讓孩子們接受。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後,孩子們接受這些規矩後也會自覺去遵守。當他們不遵守規矩的時候,我也會採取一些適當的懲罰措施。
透過制定規矩,可以讓孩子們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培養他們的自律能力。
媽媽總是想讓孩子們自由地生活,因此在各個方面對孩子都加以袒護。如果看到別人批評自己的孩子,有的媽媽甚至會大聲喊:“又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你在孩子面前耍什麼威風呀!”
有些媽媽為了不讓孩子受委屈,無論孩子要什麼都會滿足他們的要求,她們以為這樣做就是給了孩子自由。在媽媽的庇護下成長起來的孩子,以為世上所有的東西都是自己的,當別人超過自己的時候,只會充滿嫉妒。
不對孩子進行任何約束,就是給他們真正的自由嗎?事實上,自由是相對的,真正的自由只有在有節制的生活中才能體現出來。
想一想,在一個社會中沒有任何規範和法規,還有自由可言嗎?犯罪率會急劇上升,普通人在晚上都不敢出門,沒有了規則反而失去了自由。我們生存的社會正是有了某種程度的約束,才能維持現在的自由。
一個家庭也是同樣的道理,家庭就像一個濃縮的社會,也有自己的規範和規矩。如果沒有規矩,孩子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會使孩子們的思想和行為變得散漫。
想給孩子真正的自由,那麼就要制定適當的規矩。在這一系列規矩中,讓孩子自由地生活。但是,在享受自由的同時,孩子也必須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媽媽在制定家庭規矩的時候,要區別於一般的規矩,應當在孩子能夠接受的範圍內制定,如果孩子們接受不了,強迫孩子們遵守,就會給孩子們帶上無形的鐐銬,令孩子們無所適從。
第二,不要輕易改變規矩
孩子們上學期間,不管發生什麼事,晚上9點必須上床睡覺,這是我對孩子們就寢所做的規定。有一天,到了該睡覺的時間,愛麗絲怯生生地對我說:“媽媽,明天有一個重要的考試,今天晚睡一會行嗎?”
我很堅決地回答:“既然知道明天有考試,今天白天就應該好好地複習功課。為什麼要佔用睡覺的時間複習呢?快點關燈睡覺去吧!”
愛麗絲的眼淚都快落下來了,但是我還是堅決地搖了搖頭。第二天,愛麗絲沒有複習完功課就去參加考試了。
我堅持讓孩子們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是因為我很瞭解孩子們,如果沒有休息好的話,第二天上課就會打瞌睡,不注意聽課,還會降低免疫力,容易得感冒,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也許有人會說孩子是要學習,有必要這樣小題大作嗎?我卻不這麼認為。在美國,學生除了上課的時間之外,還有很多自由時間可以自己支配,學生們有很多的複習時間。我問愛麗絲在自由時間幹什麼了,她卻回答不出來。
“愛麗絲,如果明天考試沒有考好,不是因為晚上沒讓你複習,而是你今天白天沒有複習。我們在很早以前就約定好了睡覺的時間。沒有時間複習是你自己的責任。”
我現在已經記不清愛麗絲那次考試的成績了。一直以來作為優等生的愛麗絲,在沒有充分複習的情況下去考試,還是第一次,這給她帶來了很大的衝擊。
當然,如果我讓愛麗絲佔用睡眠時間去複習也未嘗不可。不過,這樣做就等於給了愛麗絲一個心理上的藉口,沒準下次考試之前她還會在課餘時間和朋友們去玩,而耽誤了複習。
幸運的是愛麗絲在這之後再也沒有因為要複習功課而要求晚睡過。
有些媽媽在孩子第一次犯錯誤的時候,只簡單地警告他一句:“下次不要再犯錯了。”而當孩子再犯同樣的錯誤時,卻大發雷霆,甚至體罰孩子,這樣的做法是極其錯誤的。因為這會使孩子感到十分困惑,他們會在心裡想:為什麼媽媽兩次的態度截然不同呢?為什麼我犯相同的錯誤,第一次可以幸運地躲過去,第二次卻要受到訓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