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第3/4 頁)
呆!”
第139章 接近真相
本章開始,眾多人物“群英會”,期待已久的幾個人物終於出場!密碼的秘密,正慢慢揭開---不能說更多了,再說就劇透了!
求支援!求打賞!
****************
皇甫楓流唸的是《道德經》的第三十七章,既是《道經》的最後一章。
意思是侯王能守“道”,萬物當自化。
明被清所代,雖然有很多原因,但明朝內部的“失道”是主要原因。沈君憂沒想到這“三十七章”,竟藏在雙龍碑的茅草之下。原來剛才皇甫楓流回答她問題時想到一直沒看到“三十七章”。
這是承上啟下的一章。是從道之“體”過渡到“用”的一章。
皇甫楓流雖不喜歡朱元璋,不過書呆對朱元璋似乎卻特別“關照”:在發現幾塊和帝王相關的碑文中,只有這一塊刻了代表皇室的龍紋!
而《道德真經》第三十七章的最後一句“天下將自定”含義非常深刻!所以他有了一個大膽的猜測,轉回來,立刻就印證了第一步:三十七章藏於雙龍碑之下!
然後他延那茅草而下,雙手在地面上摸索,最後停在雙龍碑的底座上。
底座上有字!
蠅頭小楷。
“道者,先天地而為萬物宗,生生化化,莫得而名者也……”
順治御注的《道德經序》,竟在這朱元璋雙龍碑的底座之上!
皇甫楓流曾想到以書呆推崇朱八的情況,那順治的碑肯定是用來擊毀出陣的——反清復明,曾是幾百年前很多漢族人的理想。
推崇朱明的人,大多對滿清沒多少好感。
原因無非三個:朱元璋的制度雖不利於官僚機構進步,對普通百姓卻還算客氣;滿清入關後的三屠暴行、剃髮逆施激起了更多漢人的反抗。最後一點最重要,就是民族間的不認同。
其實滿清雖後期吏治昏暗,皇帝的整體素質——特別是中後期的整體素質還真高於朱明,能力可能不夠,但沒人幾十年不上朝、沒人假裝武將出遊,也沒有要當木匠。
但反清復明的義士想到的是漢家衣冠,所以總會貶低滿清。書呆因趙孟釷撬翁�嫻暮蟠��鍪嗽��筒還慫拇蠹業納矸荻�宦枷八�淖鄭�蛭��洳�娜似繁悔覆【筒還芩�嶸穸讕��笫佬磯喔呷恕⑸踔潦強滴跤赫�然實鄣目粗匾膊恍佳Ф�氖櫸ǎ�矢Ψ懍魘且源蟮ú虜猓�
書呆放那塊順治的碑,是為了讓人擊碎來破陣的。
卻沒想到,墨催成竟直接把順治的文字當成了朱元璋雙龍碑的墊石底座!
這個似乎太過了!
底座不用砸——他在順治的碑文上找到了機關,扳起後碑林間的道路為之一清,卻見不遠處山腳的兩塊巨石慢慢晃開,一條小路出現在眾人面前。
那邊正像沒頭蒼蠅一樣的畫瘋等人,也是眼前一亮。那迷宮似乎一下子就消失了。
或是像根本沒存在過。
眼前終於有了路。
等他們從這小路走到一片相對的開闊處,東方已經微微魚肚白了。
但他們顧不上疲憊。因為他們看到了人。
很多人。
除了蓬萊公子東方忍、傲月公子西門冰,無常先生賀蘭非常、逍遙公子樂逍遙這些“熟人”之外,還有很多“生面孔”。
東首向著他們有一個草寮,裡面一人端坐在竹椅上,對面一女子模樣的人正在沖茶。那動作卻如舞蹈般帶著飄逸之的韻味。
這開闊地上本有不少人,但皇甫楓流的眼光一上來就被這二人吸引去了。
端坐的那人道骨仙風,羽扇綸巾,胸前長鬚幾縷盡顯飄逸之色,皇甫楓流雖沒看清楚他的模樣,但已知道對方身份不俗。
更引起他關注的是那個柔弱女子的身影,總覺得似曾相識。
只見她靜寂不語,渾身透著“和敬清寂”的雅韻,邊上是一個炭爐,顯然水已經燒開,她正專注的沖茶、抹茶,動作之間,充滿了敬畏。
但那敬畏明顯不是對坐在她對面那人的。
是對她手裡的水、眼裡的茶!
這一行六人來到,似乎根本沒引起她的注意。雖然她在動作,可是讓你感覺她就像在入定一般!
而對面那道骨仙風之人也是神容肅靜,放佛對面的人不是在沖茶,而是藝術大師在作畫、寫書法,他不是不敢打擾,而是尊敬藝術本身。
皇甫楓流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