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頁)
減小。國務院的部門數量始終在40個以上。而大多數發達國家的這個數字都是20以下。澳大利亞和英國19個,美國和法國15個,德國14個,日本12個,瑞士最少,只有8個。
而到了1990年代後期,機構改革的幅度明顯加大。1998年的改革把機構數量從40個減少到29個。2003年,進一步減少到28個。
這其中的規律實際上清晰可見。計劃經濟退,政府機構減。市場經濟越發達,社會自我管理的能力越強。隨著這個過程的繼續進行,中國政府早晚要回歸到符合現代政治要求的體制上去,即以國防、外交、法治為核心、輔以有限的社會福利、調節功能。過去那種政府直接經營、與民爭利、到處顯身的做法理應儘快改變。也只有完成了這種改變,中國社會才能真正實現政治上的現代化。
限價從來都是自欺欺人
牛肉拉麵是蘭州著名的特色食品,享有全國聲譽。2007年6月26日,蘭州市物價局聯合四部門,推出牛肉拉麵限價令:“普通級大碗牛肉麵不得超過元,小碗和大碗的差價為每碗元。”這個新聞和蘭州牛肉拉麵一樣,也具有了全國影響。許多媒體紛紛發表評論。
近日,蘭州市物價局異想天開地決定對牛肉麵進行限價。面對輿論的一片譁然,有關官員只是一再重複:牛肉麵對於蘭州人非常重要。但他們沒有解釋,為什麼非常重要的商品就要限價呢?
我很懷疑這些官員是否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價格是反映市場供求關係的訊號。既然是訊號,當然越真實越好。限價等於是在製造虛假的資訊,無異於騙人。難道說,越重要的事情就越要故意欺騙嗎?對這種奇怪的邏輯,我唯有嘆息而已。
其實,限價的荒唐還不僅僅在於故意扭曲資訊。任何限價措施,在欺騙他人的同時也一定是在自欺。官員們以為自己能夠控制價格,但實際上他們能夠控制的比他們想要控制的少得多。輿論對於牛肉麵限價的批評就尖銳地指出了這一點:即使你能控制價格,但難道你能同樣地控制份量和質量嗎?
在這裡,我們且看另一個著名的限價例子:1973年石油危機以後美國政府對汽油的限價。
1973年,*國家發動石油攻勢。石油價格一下子上漲了許多倍。美國總統尼克松宣佈美國進入“緊急狀態”。此前,尼克松根據1970年的《經濟穩定法》已經宣佈凍結汽油價格。蘭州市物價局的官員一定會贊同尼克松。汽油可比牛肉麵重要多了。石油大亨也肯定比牛肉麵店主更像互相勾結、損害消費者利益的壞蛋。
但不管有多少人贊成,汽油限價導致的實際結果是令人尷尬的。對這個問題的深入分析可以從這個問題開始:消費者到加油站是想購買什麼?
那還用問嗎,當然是去買汽油了。且慢,實際答案可不是這麼簡潔明快。消費者到加油站並不僅僅是去購買一種可燃液體,他們必定還要同時購買許多附屬於汽油的有價值的屬性,比如,是隨到隨買,還是需要排隊等候;是全天24小時營業,還是隻有白天營業;加油時是否提供其他服務,清洗風擋玻璃、新增潤滑油什麼的;購買的是質量有保證的汽油,還是質量不那麼好的汽油;等等。 。。
當代中國(7)
政府的限價令顯然不可能這樣包羅永珍、面面俱到。限價令僅僅規定,汽油價格不得超過1971年5月的水平——大約平均每加侖35美分,但不同的加油站由於服務檔次不同可有一些差異。擴大限價令的管制範圍幾乎是不可能的,那將使政府監管的工作量增加到無窮大的程度。像任何管制措施一樣,限價令也必然是簡單和可操作的。全面保障消費者的福利永遠也不可能成為市場管制的目標。
於是,雖然汽油的名義價格被固定在1971年5月的水平,但汽油其他有價值的屬性並不受控制。這些屬性就不可避免地按照市場供求關係進行了調整。許多消費者非常看重的屬性從市場中消失了。消費者原來購買這些屬性的花費,現在都被用來彌補限價造成的名義價格與實際價格之間的差距。
如果價格可以自由變化,加油站一般不會出現嚴重排隊現象。如果出現排隊,就意味著加油站老闆可以藉機提價。消費者雖然多花了錢,但實際上等於是購買了“隨到隨買”這種他需要的服務。限價令之下,不可以提價的規定等於實際上取締了“隨到隨買”這種服務的供應。大家只好都排隊,誰也沒辦法隨到隨買。於是,1973年以後的美國,加油站前長長的隊伍就成為一個到處可見的景觀。
一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