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頁)
千幾萬的貸款,所創造的利潤,對於大銀行來說,可能連一級級的審批程式所需的辦公費用都不能彌補,而對於熟悉當地情況的地區性小銀行來說,可能正是贏利的主要產品。
中國現存的銀行太大、太重要,以至於人們認為所有的銀行都是這樣。於是,任何涉及銀行的變革都十分嚴重。事情本來不必如此沉重的。銀行的作用是加速資金的流轉,使資金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這一點,對於尚處於不發達狀態、資金不足的中國尤其重要。這樣重要的事情,不應該僅僅是由少數人以有限的方式來做,而是應該由所有願意做這件事的人以儘可能豐富的方式來做,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最好的結果。
很少有人同情行政壟斷,但人們往往只是看到壟斷者造成的有形損失,其實,行政壟斷的最大危害恰恰是無形的。由於封閉了市場,更豐富、更優異的產品和服務沒有機會出現。發展的可能性被消除了。這種損失其實是怎麼估計也不過分的。
協和醫院的誕生和成長
教育和醫療已經成為中國社會發展的兩個短板,拖了城市化和經濟發展的後腿。回顧協和醫院的發展歷程,也許可以幫助人們找到這兩個重要領域快速發展的方式。這兩個領域,相比工商業,更加依賴知識和信譽。那麼,怎樣才能快速積累知識和信譽呢?
從成立到今天,協和醫院和協和醫科大學一直是中國最有聲望的醫療和醫學教育機構。不過,令人感到有些尷尬的是,老協和人卻更願意“白頭宮女說當年”,回憶協和過去的歷史。看來,他們更願意為之自豪的是協和的歷史,而不是協和的現在。確實,協和有著輝煌的歷史,其地位要超過現在。
20世紀初葉的中國,國力衰弱,人民貧困,但竟然能產生出協和這樣堪稱典範、在世界範圍內也屬一流的醫療機構,這足以令人嘖嘖稱奇。在外部條件優越得多的今天,人們卻並沒有能夠創造出可以和當年的協和比肩的成就。這不能不讓人們重新審視自己心目中的歷史。也許,那個看上去國弱民窮的時代,其實卻包含有今天難以企及的社會條件。 。。
進入二十世紀的中國(4)
近代以來,一批批傳教士來到中國,他們除了努力傳播宗教信仰以外,還在醫療和教育這兩個領域用力尤多,成績斐然。到了20世紀,西方人已經在中國成功地興辦起了一批初具規模的新式醫療和教育機構,其中就包括協和醫院的前身——協和醫學堂。醫學堂由英美的幾個教會創辦。協和是英文Union的譯名。
庚子事變是世紀之交的一件大事。中國遭受了空前的慘痛遭遇,中西關係也因此發生了重大改變。一批有見識的西方人認識到,應該在中國普及現代知識和新式教育,推動中國走向現代化。因此,進入20世紀以後,西方人興起了一股到中國興辦教育機構的熱潮。這其中就包括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在中國的積極貢獻。
洛克菲勒的名字世人皆知,已經成為財富的代名詞。洛克菲勒也是世界最有影響的慈善家之一。從老洛克菲勒開始,這個家族為多種社會事業大力捐款。洛克菲勒在中國也有很多捐資。事實上,除了美國以外,中國是洛克菲勒基金會花費最多的國家。
弗雷德裡克·蓋茨(Fredrick Gates)是促使老洛克菲勒把財富投向慈善事業的關鍵人物。在他的建議下,老洛克菲勒決定不再僅僅做一個賺錢的資本家,而是拿出大筆的錢來資助各項社會慈善事業。幸運的是,蓋茨對中國懷有濃厚的興趣。因此,20世紀初,他特意向老洛克菲勒建議,在中國投資興建一所綜合性的大學,推動中國現代化教育事業的發展。
洛克菲勒很重視這個建議,為此,他先後三次派出考察團來到中國。1909年,“東方教育考察團”來到中國。考察團裡有兩名來自芝加哥大學的醫生。在考察中,他們看到了在中國發展醫學教育的迫切性,建議在北京成立一個自然科學的教育機構。洛克菲勒接受了這個建議,並進一步限定範圍,初步把在中國的投資範圍確定為醫學。
1913年,洛克菲勒基金會正式成立。基金會專門對中國問題進行了討論,決定在中國投資發展醫學教育。1914年,洛克菲勒派出第二個考察團,重點考察中國的醫學教育現狀。這個考察團走訪了中國十幾個城市和幾十家醫院,寫成了一份名為《中國的醫學》的報告。這份報告,至今仍是西方人寫成的中國醫學教育的寶貴史料。報告強調了在中國興建高水平醫學教育機構的重要性,併為未來的醫學機構確定了許多具體方針。
這個報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