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義氣、勇氣……但我覺得我更多的是在懷念,懷念這些當下社會所缺失的東西。我相信青少年讀者會有自己的判斷。
3、 你怎樣看待暴力或者說是武力,在社會發展中所起到的作用?你相信這個世界上還有俠客嗎?
答:武力分兩種,一種是私鬥,一種是戰爭。如果是前者,放在任何時代都會影響社會的安定和發展;如果是後者,這個話題就比較複雜,它既有消極的力量,又有進步的力量。我相信當下的世界還有俠客,但我這裡所說的俠客不再是“以武犯禁者”,他們行俠仗義的方式更多地是在不違背法律的情況下施行。法律援助者、志願者、各種救援團隊……甚至是抓小偷的市民,這些人在我眼中都是俠客,都讓我敬佩。
4、 你覺得在人性方面,這個世界相比小說發生的年代,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你更願意生活在哪個時代?
答:這個問題很尖銳。就和諧和文明來說,社會進步了;在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和心靈的距離來說,社會退步了。這是個矛盾,也是個“魚”和“熊掌”的問題,我和你們都不能既享受樓房帶來的方便與舒適,又要有弄堂裡大夥互相夾對方碗裡的菜的熱鬧。對於過去的時代,我們只能懷念。
5、 小說裡的很多涉及黑暗勢力的角逐和廝殺,這是平常人接觸不到的。是什麼樣的生活經歷讓你有衝動去寫這些,你又是怎樣獲得的素材呢?不會都是憑空想象吧?
答:我從小生長的地方是一座南方小城,民風剽悍。80年代一座南方的小城應該是怎麼樣的,我想所有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都能想象。對於時有發生的碴架和鬥毆,更多的人是遠遠地觀望和議論,而我身邊有這樣的一群兄弟或者說大哥,我眼看著他們風光起來、沉淪下去……對於那樣一段野性赤誠的年少往事,我一直有用文字記錄下來的衝動。
6、 《閃亮的日子》呈現出的一些壯美,文字之美功不可沒。看你的簡介,你上學的時間並不長。那麼你的文字是怎樣具有了這種打動人的功力的呢?
答:功力說不上,整個學生時代的成分都是差生,語文老師好像也從來沒多看我一眼。如果一定要給個說法,我只能說是對文字感覺的天賦。但我並沒有讀書無用的意思,讀書還是很有用的,我現在就在惡補。
7、 這個小說的結尾,主人公的生死不明。只是因為你潛意識裡不想讓他們死去。還是有意留個懸念,為續集做準備?
答:兩方面的原因都有。我同情他們,但他們的行為是不會被社會現實所接受的,所以也就有了這樣的結局。
8、 我們知道,除了這本書,你最近還出了兩本新書。一本是文化隨筆《我的唐宋兄弟》,另外一本是戰爭題材的《遠征》。這麼大的跨度,是一般作家難以想象。你是怎麼做到的?
答:首先我不認為自己是作家,“作家”這個詞在我心中一直非常神聖,魯迅、老舍、餘華、蘇童……這些人才是我認為的作家,而我現在還配不上這個稱謂。至於幾本書題材跨度大的問題,這和我個人喜好有關。每一個題材的開始,對我而言就是一次探險經歷的開始,如果每一次走的都是走過的路,我也就喪失了興趣。我喜歡嘗試不同的題材、不同的語言風格,體驗各種文化屬性的人的人生經歷。對於後者,這是我的幸運也是不幸,我比旁人多活了很多次,但也要承受更多的人生結局。
9、 自己已經出版的這幾本書裡,你對它們有怎樣的評價?
答:那我就王婆賣瓜一回。就文字風格而言,《閃亮的日子》簡練冷峻;《遠征》樸實厚重;《我的唐宋兄弟》靈動詼諧。就讀後感而言,《閃亮的日子》熱血沸騰;《遠征》蕩氣迴腸;《我的唐宋兄弟》笑過後有淡淡的憂傷。就我個人喜好而言,我最喜歡《閃亮的日子》,那裡面凝結了我青春記憶的碎片。
10、目前手上正在創作的又是一部什麼樣的作品?
答:最近在寫一本長篇小說——《英雄》。說的是戰國時代的事,非常考文字功底,也許就是童子功沒練好,寫得很艱難。那個轟轟烈烈的時代太刺激我,我希望在裡面找到我們民族的根和源動力。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出版人精彩評論
讀後有令人血脈噴張、熱血沸騰的感覺,產生久違了那個快意恩仇時代的遺憾和失落。相信會得到讀者的共鳴、喜愛和追捧。
——新星出版社總編輯 劉雁
本小說可讀性極強,是我幾年來看到的最好的一本書稿。這應當是一部暢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