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塑神像金光閃閃,裝飾一新,拜神的人們往來不斷,心裡十分生氣,於是就在村裡四處宣稱泥塑木雕毫無知覺,勸人們勿妄信神。他認為迷信是愚昧的表現,中華民族要進步,非毀神像不可。見自己的宣傳不起作用,他就決心毀掉神像,他說幹就幹,同陸皓東在中秋節賞月時分來到北極殿,當時,人們在供桌上擺滿了月餅、水果之類,香爐裡煙霧騰騰,燭臺上燭光閃閃,有十幾個人在那裡跪著叩頭求神保佑,一片烏煙瘴氣。孫中山先是勸告人們不要信神,接著便跳上正殿,握著“北方真武玄天上帝”的手,用力一扯,神像的手和身體頃刻分離,泥塑中的稻草和木頭裸露出來。孫中山和陸皓東又走到左廊的金花殿,將專司生育的“金花娘娘”的臉塗成了大花臉,還把一隻耳朵扯了下來,然後他們兩人哈哈大笑,盡興而去。
孫中山和陸皓東的作為,對於小小的翠亨村來說,不亞於一場社會革命,遭到鄉人的責難。他倆在村裡呆不下去了,只好出走香港。
孫中山在香港進了英基督教聖公會辦的中等學校拔翠書室讀書。1883年底,他和陸皓東一起,由美公理會傳教士喜嘉理主持,在必列者士街綱紀慎會堂受禮,加入了基督教。第二年4月,孫中山轉入香港殖民當局辦的中等學校中央學院繼續求學。由於他愛讀諸子百家的著作,涉獵群書,知識較廣,同學們送他“通天曉”的綽號。
孫中山在翠亨村毀神像,在香港受洗入基督教的事,引起他哥哥孫眉的不滿,孫眉認為他乾的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寫信對他嚴辭責備,並要他立刻輟學去檀香山。
孫中山去檀香山勉強呆了幾個月,便設法離開檀香山經日本歸國,後回香港中央書院復學,1886年夏畢業,經喜嘉理介紹,進入英基督教長老會辦的廣州博濟醫院附屬南華醫學院讀書。孫中山在班裡是高材生,他給同學們的印象是“聰明過人,記憶力極強,無事不言不笑,有事則議論滔滔,九流三教,皆共語。竹床瓦枕,安然就寢,珍饈藜藿,甘之如飴”。據孫中山當年同學追憶:“孫中山在學醫期間,非常關切政治問題。他以學堂為鼓吹之地,常對人抒發愛國情懷,闡述革命新政治的抱負,用‘中國現狀之危,我人當起而自救’一類言詞來提高同學們的覺悟。還常常談起傑出的農民革命領袖洪秀全,尊稱他為‘反清第一英雄’,對太平天國起義沒有成功表示惋惜,自詡為‘洪秀全第二’,以太平天國革命事業直接繼承者自任,廣交社會人士,他有餘錢,便不論教師、學生、工人、商販,都納為朋友,在外聚餐,茶飯完畢,必議論國事。他若兩袋空空,便不出校門,或伏案讀書,或與同學議論時事。”
有一位同學鄭士良認為孫中山是位奇人,同他結交。
鄭士良,廣東歸善縣(現為惠陽縣)淡水墟人,少有大志,常從鄉中父老練習拳技,頻與鄰近綠林豪俠及洪門會黨相往還,漸具反清復明思想。他十分欽佩孫中山,每當孫中山發表言論,他都細心傾聽,聽到會心處,不禁哈哈大笑。一天,孫中山問他:“你為什麼不讀書、不看報,整天遊遊蕩蕩?”鄭士良爽朗地答道:“我近來想,非有新思想的人才能成大事,所以我想找一個這樣的人。我覺得你就是這樣的人。”
從此,這對同窗成了莫逆之交。
1887年,孫中山轉入香港西醫書院讀書。他在香港不到一二年,又得友人三人。這三人是陳少白、尤列、楊鶴齡。他們四個常聚會,時常通宵達旦暢談,縱論天下大事,籌磋中國前途,抨擊清朝的黑暗統治,他們一致提出“勿敬朝廷”的口號。孫中山說:“洪秀全未成而敗,清人貶之為寇,而我們四人的志向如洪秀全一樣,那麼,我們四人倒成了清廷的‘四大寇’了。”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王朝的叛逆(3)
“四大寇”的稱號由此傳播開來。
孫中山於1892年7月以全校之冠的優秀成績畢業於香港西醫書院。英國籍教務長康德黎發給他西醫學院第一名畢業執照,並授予他醫學碩士學位。
心懷大志的孫中山“借醫術為入世之媒”,前往澳門鏡湖醫院任醫師。幾個月後,他自己開設了一間中西藥局,單獨行醫。一些葡籍醫生藉口孫中山沒有葡萄牙文憑,禁止他為葡人治病,不許各藥房為其處方配藥。孫中山便離開澳門,改赴廣州行醫。孫中山在廣州西關開設中西藥局和醫務分所,同時還在他的家鄉香山石岐鎮與人合股開設中西藥局的分店。孫中山的醫術精明,尤其擅長外科和肺病治療,對貧者實行贈醫贈藥,他行醫“不滿兩三月,聲名鵲起……就診者戶限為穿”,孫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