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2/4 頁)
就在這節骨眼上,一位瘦骨嶙峋,雙腿癱瘓,年已半百的人物從上海趕來廣州。蔣介石待之如上賓,安排他住在廣州東山蔣宅對面,以便朝夕過從。此人為蔣介石在“3·20”事件後站穩腳跟、“得寸進尺”,起了謀士乃至“導師”的作用。此人姓張,名人傑,字靜江。張靜江跟蔣介石屬大同鄉,浙江吳興人氏,年長蔣介石十歲。
張靜江有著傳奇式經歷:他在20歲前便患骨癌,致使雙腿行走不便,不過,他卻有一顆精明的商業頭腦,在法國巴黎開辦通運公司,賺了大錢。1905年冬,他回國後重返巴黎,正好與孫中山同船。他仰慕孫中山,前去拜望,並表示可以資助孫中山的革命活動。他告訴孫中山聯絡暗號,以ABCDE為序,倘電報中標A,即資助一萬元,B為二萬元,C為三萬元,D為四萬元,E為伍萬元。兩年後,孫中山在日本東京時,同盟會本部經費匱乏,無計可施,想起了船上邂逅的張靜江,便按聯絡密碼往巴黎發電報,電文僅一個字即“C”。幾天後,果真從巴黎匯來三萬法郎。從此,每當孫中山的革命活動陷於困頓之際,便向巴黎求援,張靜江有求必應。不久,張靜江加入中國同盟會,成了孫中山的親密戰友。後來,他出任中華革命黨財政部長,廣州國民政府成立後,他被選為國府委員。
張靜江跟蔣介石也有著非同尋常的情誼。1920年,蔣介石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當經紀人,靠張靜江資助,認了四股,在張靜江指點下,蔣介石投機發了財。後來,蔣介石失利,欠了一屁股債,又是張靜江替他還清債務並勸他去廣州投奔孫中山。在陳炯明炮轟粵秀樓、蔣介石奉孫中山之召前去時曾把兩個兒子託給張靜江……
張靜江得知蔣介石在廣州發動“3·20”事件,特地從上海趕來,為蔣介石出謀劃策,成為蔣介石的幕後智囊。據張國燾回憶:“他雖從未對外露面,卻是人所共知的幕後人物。”
說來也巧,就在“中山艦事件”發生的前一天——1926年3月18日,在這被魯迅稱之為“民國史上最黑暗的一天”,北洋軍閥製造了“3·18慘案”。事情的起因是駐守在天津大沽口的馮玉祥的國民軍在日艦入侵時,開炮反擊將其驅趕出去,事後日本侵略者集結12艘外國軍艦對中國進行軍事恫嚇。在中共領袖李大釗、陳喬年、趙世炎等人的領導下,北京接連召開數十萬民眾參加的反日大會,並組織隊伍向段祺瑞執政府請願,要求北洋政府對日本的侵略行為提出強烈抗議,把參加軍事恫嚇行為的軍艦所在國的公使統統趕出北京。3月18日,段祺瑞為首的執政府下令開槍,打死前來請願的遊行民眾4人,打傷200多人,製造了“3·18慘案”。一時群情激憤,全國各地立即掀起一場反對日本侵略、聲討賣國的北洋軍閥的高潮。事件過後,在天津大沽口炮擊入侵日艦的北京衛戍司令鹿鍾麟於4月9日發動政變,準備活捉段祺瑞,沒有成功,馮玉祥被一直圖謀入關的奉軍與直係軍閥打敗,退出北京。“3·18”慘案和馮玉祥國民軍被圍殲的訊息,震動了全國,無形中成為廣州國民政府最好的北伐政治動員,為國民政府的北伐提供了最好的時機。中共看到了這一點,老謀深算的國民黨人張靜江也看到了這一點。
中山艦事件(5)
在張靜江的授意下,4月3日,蔣介石向國民黨中央提出“整軍肅黨準備北伐”案,要求國民革命軍中的共產主義分子應暫時退出軍隊,雖承認共產黨人是在革命戰線上,仍為聯合之友軍,但軍隊中不許共產黨人當幹部。
如果說蔣介石親自調動兵力製造“3·20事件”是因為情報不準,或多或少有被人愚弄的因素,那麼他利用事件,擴大事態,限制中共的活動,則純屬蔣介石自己的政治行為和個人責任。
4月7日,蔣介石操縱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透過了由他考察任免第1軍第2師、第20師及黃埔軍校各級黨代表的決議。
4月8日他下令取消第1軍黨代表制度,將第1軍和黃埔軍校中的中###員全部撤出,並提出“國民革命軍的黨代表要完全的國民黨員才能擔任”的說法。
同日,中共中央代表張國燾在周恩來陪同下,會見蔣介石,雙方就“3·20事件”舉行正式談判。
一開始,張國燾就表現出妥協的態度,他說他是代表中共中央特地來廣州看望蔣介石的。這種態度使蔣介石更加放肆,他表面十分客氣,但口氣十分強硬,他說國民黨內要求限制共產黨的呼聲很高,都是由他頂著,企圖以此向中共施加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張國燾更加委曲求全,再三宣告,中共自始至終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