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4/4 頁)
、頓河下游地區。
到1943年2月2日,東線南部戰場,由北向南態勢如下:
B集團軍群主力崩潰後,紅軍丟下被合圍的軸心國軍隊,以布良斯克方面軍第13集團軍、沃羅涅日方面軍,西南方面軍第6集團軍的龐大兵力,湧過400公里的缺口,頂著暴風雪向西推進。德軍在庫爾斯克方向只能以第2集團軍殘部聊作抵擋。而在哈爾科夫方向,則在2月1日臨時組建了所謂蘭茨戰役叢集。
向南進入頓河集團軍群戰區。該集團軍群編成內有23個師,包括11個裝甲師和摩托化師。在其左翼,從利西昌斯克到克拉斯諾頓一線,部署有從高加索趕來的德第l裝甲集團軍。包括第40裝甲軍、皮克戰役叢集所屬部隊,總計5個半師。第3裝甲軍也在趕往戰場。當面紅軍為西南方面軍近衛第l集團軍以及近衛第3集團軍右翼。
克拉斯諾頓至馬內奇河口250公里的地段內,部署著霍利德戰役叢集,包括第17、29軍,米特軍,總計7個師;當面為紅軍第5坦克集團軍、第5突擊集團軍,第2近衛集團軍。
右翼,部署了德第4裝甲集團軍,主力為第57裝甲軍(2月2日兵力為第17、23裝甲師,第111步兵師,“維金”師),總計10個師,包括6個裝甲師和摩托化師。當面紅軍為南方方面軍第5l、28集團軍。
至於被打垮的羅馬尼亞第3、4集團軍,匈牙利第2集團軍殘部,則在1月底陸續撤離了戰線。德國人只能依靠自己拼命了。
東線南部戰場形勢岌岌可危,德軍遭受了空前的損失。僅1943年1月份,東線德軍的死亡人數就達到了創紀錄的180310人,還有20萬左右的兵員被裝進了蘇聯戰俘營。這一切使希特勒憂心忡忡,以至於不吃安眠藥就無法入睡。1943年2月7日,希特勒在納粹地方長官面前承認:德軍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大災難,羅馬尼亞和匈牙利的表現極為糟糕,東線漏洞百出,在斯大林格勒損失了4個集團軍的兵力。為了對公眾隱瞞真相,希特勒甚至禁止釋出關於冬季戰局的統籌公報。
蘇聯方面的氣氛則完全相反。1943年2月4日,斯大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