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頁)
因為你寵出來的禍,所以說,對小孩子太寵愛,往往會生出各種各樣的問題,自己以後一定要吸取教訓。
“我連女朋友都沒有,想這些幹嘛!”
正當孟子濤心裡犯著嘀咕的時候,曹大爺就站起身來,說道:“走吧,咱們去看看我那些東西,只要價錢合適,你們就拿走,省得被那兔崽子惦記。”
正在這個時候,一位五十多歲的大媽,拎著一個菜籃子走了進來,一打聽才知道,原來是曹大爺請的傭人。
曹大爺有錢,眼神又不好,不請傭人才不正常,孟子濤剛才還覺得有些奇怪,原來是去買菜了。
一行人跟著曹大爺走到旁邊的房間,開啟門,就見裡面一塵不染,看模樣應該是經常打掃的,可見曹大爺確實是愛古玩之人。
孟子濤看到曹大爺臉上的一絲悵然之色,覺得如果不是因為兒子太過混賬,也許這些東西曹大爺到死也不會賣掉吧。
第二十二章 官帽椅
就算再不捨,曹大爺也知道就憑家裡的情況,最終這些自己精心收藏的古玩,肯定會落入別人的口袋,於是他一咬牙,說道:“我的東西都在這裡了,你們先看看吧。”
說完,他就在門口的椅子上坐了下來。
大家點了點頭,隨即就朝各自感興趣的目標走了過去。
孟子濤朝一件木製雕像走了過去,沒辦法,曹大爺可能因為興趣等方面的原因,屋子裡都沒有幾件文玩,而位置又靠近程啟恆,孟子濤也只能先讓程啟恆看過之後再說了。
這是一尊木雕武士像,武士凝眉怒目,按劍而立,雕像頭戴兜盔,兩面加裝護耳;上身穿護肩披膊,肩和膊之間的連線處有獸面吞口;身甲有護心境,用以增強防禦;下身膝裙較短。這種形式的武士裝束,應該是宋代的風格。
另外,在武士像的表面,可以看到有彩繪的痕跡,只是因為時間太久,大部分彩繪都已經脫落,另外武士手中的劍也只剩下了劍柄。
孟子濤仔細觀察著眼前這尊雕像,和腦海中的一些資料對照著,來判斷這件雕像的真偽和年代。
孟子濤現在看東西,一般都是先憑自己的眼力觀察,再使用異能。畢竟這異能雖然方便、準確,但好像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來歷不明,他心裡擔心萬一哪天就沒了。
正因為有這著這樣的危機感,孟子濤才想要千方百計的鍛鍊自己的眼力,提高自己的鑑定水平。等到自己有了王之軒那樣的水平,就算沒了異能,也能在古玩這行混個風生水起。
觀察了三五分鐘,孟子濤就使用了異能,他暗自點了點頭,這確實是宋代的武士像,價值也和他判斷的不多,在三萬左右。
想了想,孟子濤就把這尊武士像放在備選的位置,但卻沒有勢在必得的想法,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這尊雕像大了一些,有將近一米左右的高度,拿回去實在不太方便。
武士像旁邊,擺放的都是傢俱,孟子濤目光一掃,發現這些都是軟木傢俱。
在傢俱市場上,大家應該都聽過軟木和硬木兩種傢俱,但什麼是軟木,什麼是硬木?怎麼區分軟木和硬木?相信許多人對此都相當的疑惑。就像孟子濤,沒有接觸古玩這行以前,他也不清楚,到底怎麼區分這兩種傢俱
事實上“軟木”和“硬木”不是以木材質地的軟硬為唯一標準,軟木傢俱有相當部分傢俱也是非常硬的。
那為什麼又這麼分呢?
其實,“軟木”是科學上的名稱,比如,“軟木”包括楠木、櫸木、柏木、核桃木等,每一種都能找到相應的樹,比如楠木就是楠樹,櫸木就是櫸樹等等。
而“硬木”其實是文學上的名稱,比如硬木包括紫檀、黃花梨、紅木、雞翅木、鐵力木、烏木等,沒有一顆樹的學名叫做鐵力樹,也沒有什麼樹叫烏樹。再次說明一下,這裡說的是學名,像黃花梨的學名就叫做降香黃檀木。
那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道理很簡單,在我國,軟木傢俱其實都是本土土生土長的樹木,所以大家都能知道木材的名字。而硬木,除了瓊省的黃花梨之外,其它基本都是進口的。
正因為這樣,古人在見到進口的木材之前,沒有見過它們的全貌,只見過樹幹,因而它們就沒有一個固定的名稱,就起了一個文學名字。文學名字一般都會起得很好聽,比如紫檀,寓意紫氣東來。
後來民間就形成了把從外面運進來的木材稱為“硬木”,本土產的就叫“柴木”。再後來“柴木”又被稱為“軟木”。
想著“軟木”和“硬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