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n就ng,ye就k!(第1/2 頁)
(網咖ing……好憋屈的感覺,跟胡一飛在網咖一晚上碼字四萬完全不能比呀。)
任何在定構圖之前要燈光組打光的攝影都是耍流氓:“給你打,給你打,打好了穿幫怎麼辦,你負責呀?重新給你挪嗎,你誰呀你?”笨重的燈光、錄音裝置,零碎的都能裝了一大車廂。這玩意兒體力不好的,還真玩不起來。如果沒有合適的配合,就會愈發顯得場面混亂。
在香港,燈光師有“燈爺”之稱,有句行話叫“得罪誰也別得罪燈爺”,萬一他打光的時候給你暗淡一點,到時候成片黑乎乎一片,絕對讓你哭都沒地方哭。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但胡一飛覺得,這也跟香港絕大多數電影沒有規範化的提前構圖有關,在那個追求效率的年代,連劇本都是現寫,如何能讓燈光師好好工作呢。
而在這個時候,演員就可以休息了,取而代之的應該是光替。
這不是隻有拍攝明星時候需要注意的,不管多小的劇組,這時候都不應該讓演員站在畫面中作為打光的參考,因為演員的情緒很容易被身邊大呼小叫忙來忙去的燈光師傅們影響,而且長時間站立,演員會麻木,不利於表演。長時間被燈光烤,會有些呆滯,也會不停要補妝。
光替,就是身高和演員差不多,身材類似,穿著同樣顏色衣服(不同也行,但是別差太多)的,隨便啥人……
搞清楚了構圖意思之後,才是打光和佈景的階段。
打光之前,燈光師應該是一直站在監視器前面的,根據攝影師定好的畫面,開始進行光線造型。
但這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的活,要注意的是,燈光師一定要兼顧到這個鏡頭裡所有可能涵蓋的演員排程,走動、表演,防止不接戲;在故事片拍攝中,一定遵循同一內容從全景到特寫的拍法;在拍攝同一場景時,如單機拍攝正反打,一定要先把一個光位下所有的機位拍完。否則即便記再準確,都很難在補拍同一位置上的鏡頭時做到燈光完全一致不穿幫;主光方向,光比,一定要固定,要測量好並且記錄資料,防止穿幫……
其次擺放細節道具,也是需要胡一飛或者攝影師去親自去指揮的。某些細小的道具,如《盜夢空間》中的陀螺,往往都是鏡頭語言的最重要組成部分。導演要擺放進去,是為了敘事服務的,而攝影師要放的,則是為了畫面好看的。
一個合格的道具師,在放好之後都會迅速用照相機拍下照片,包括這個東西,拜訪的角度,和周圍道具的關係,其目的,還是為了接戲、不穿幫。
這個也完成無誤,才輪到演員調整化妝、服裝。
這裡說的調整,可不只是換一套衣服,而是演員臉上有沒有反光的點?需要不需要補粉?演員的衣服上有沒有多餘的髒東西,需要不需要粘下線頭等等。
“導演,二號機位擺在哪裡?”
胡一飛想也不想道:“樓梯後面,注意捕捉演員走下樓梯的腳步變換。彬彬你一會下樓梯的時候,可以踢掉一隻拖鞋,儘量表現出在家裡的隨意。”
“導演,這個布娃娃熊放哪邊的?”道具又開口了。
“鏡頭範圍以內,放沙發上也行,地上也行,你看著辦。總之這是一個不太愛收拾的宅女角色,形象要懶散點,懂?”
“哦,知道了。”
“導演……”
“在呢,有事說事,別喊那麼大聲。”
“……”
胡一飛遍掃周圍一圈,差不多了,末了再多問一句,“還有誰不清楚的?”沒人答話,“……彬彬?”
範彬彬沒有說話,只是比了個ok的手勢。
演員也ok了,好,輪到胡一飛的工作了,他舉起導筒喊:“錄音話筒員就位!”
這個需要強勁臂力的職業趕緊上場了,專業話筒員,在走戲的時候也應該跟在現場,先試試錄一個樣。讓錄音師知道每句話的輕重,每個細節,哪裡要避免,哪裡要錄清楚。
這個時候就是正式上位啦~~如果是運動鏡頭,還要和攝影師溝通下,最好大家一起走一下,看看運動過程中有沒有穿幫。
大喇叭繼續喊話:“各部門的最後檢查!”
燈光組看看這個演員夠不夠美。
道具組檢查下有沒有東西沒擺好。
攝影組最後檢查有沒有穿幫。
“現場所有人固定不要動。”
現場所有人,無關的人能離開現場最好離開,到監視器前面才能看到結果。不能離開的,迅速站定,最好蹲下,免得擋光,或者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