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四章:金馬獎(第2/2 頁)
他答應幫胡一飛做翻譯,甚至可以幫他事後聯絡一下美國的出版商。
這真是極好的,“詹姆斯,我有點喜歡你了。you’dman!”
歪果仁做事,都講究明算賬的。
一般暢銷書的分成慣例都是發行商和作者拿提成,翻譯者拿一次性工資,工資是按字數和翻譯者的名氣定的。如果翻譯一些沒什麼銷量的英文書成中文,拿的報酬有限。胡一飛這本《暮光之城》在網路上更新很少,幾乎處於月更狀態,也沒有出版。搞得網上還傳出一股留言,聲稱這部《暮光之城》就是胡一飛第一部滑鐵盧之作。
雖然小說沒什麼名氣,但介於胡一飛的名氣,翻譯費也不能少的。第一本字數不多,胡一飛給他開出十萬的翻譯酬勞,也算是很高的價碼了。
……
小說的事也有了著落,胡一飛無事一身輕。
回到公司又一件好訊息傳來,《瘋狂的石頭》入圍了金馬獎。
因為金馬獎報名截止時間都當年的九月份,所以《銀行搶劫大演習》並不在評選範圍之內。
中國電影金雞百花獎、香港電影金像獎和臺灣電影金馬獎並稱華語電影三大獎項。
也許現在這個年代,年輕人們瞭解奧斯卡、金球獎、戛納電影節這些國際大型獎項的,比了解華語電影獎項的更多。但金馬獎在華語圈中的地位依舊不可忽視,它歷史最為悠久,並且評選條件中不設地域限制、評選物件面向所有華語電影和華語影人的獎項。原由臺灣“行政院新聞局”主辦,後由臺灣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贊助。
不過老百姓不關注金馬獎,也是有原因的。
時至如今,金馬獎已經逐漸淪為雞肋。
只是,對於那些獲得提名的人來說,金像獎一直都是更值得期待的獎項。這麼多年,金馬獎標榜著文藝至上,然而每年電影市場推出來值得關注的電影就那麼幾部,金馬獎的評委就算有著不凡的口味,然而就像在冬天菜市場裡為難的家庭主婦一樣,掃視一圈之後,收到籃子裡的菜也不過還是那麼幾種。
並且——金馬獎的舉辦地是如此尷尬的臺灣,在臺灣,如今電影已經完全變成一種與市場無關的行為。
沒有電影市場,每年的電影製作不斷縮減,2003年僅製作了19部電影;沒有叫座導演,李安已經成了國際導演,而侯小賢、楊德昌、蔡明亮,離普羅大眾實在太遠;沒有電影明星,島內當紅的明星,要麼是綜藝主持人,要麼是泡沫劇青春偶像,舒旗幾乎是惟一一個真正的電影明星,不過她的電影,基本是香港製造。
所以終究尷尬的金馬獎——評選的大多是香港電影,甚至走在紅地毯上的本地明星,幾乎沒有一個和電影有關。
但“家族影業”作為一家新興的草臺班子,對第一次有電影入圍華語三大獎項,依然十分興奮。
《瘋狂的石頭》入圍了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新人演員、最佳剪輯五項提名,也算是入圍大贏家。可胡一飛知道,這一次有《無間道3》。臺灣雖然電影產量很少,質量也一般,卻喜歡每年都給自己的電影頒發幾個獎項。而往往這幾部電影,都是連臺灣人都不願意看的作品。
所以對第一次入圍金馬獎,也沒抱什麼期望。
純粹當旅遊好了,他還沒去過臺灣呢。“恩……記得誰要給我當導遊來著。”
韓密推門進來:“胡一飛,臺灣那邊打電話,想讓你中途表演,要答應嗎?”
“中場表演?”胡一飛心中好笑,想起後世的金馬獎,焦點常常出現在領獎臺之外。要麼關注周摩羯與侯佩岑同臺會不會尷尬,要麼關注侯佩岑與林芝鈴衣服穿著誰更靚。沒想到現在要他來撐場子表演了。
“答應吧,不過我需要一個舞伴,最好是比較擅長跳舞的女歌手。你問問他們能不能找到,不能的話,我就自己帶人了。”
“哦。”韓密也有些興奮,“那這次我也去,還是第一回參加金馬獎呢。”
胡一飛大手一揮,“去吧,一起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