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四章:金馬獎(第1/2 頁)
《大演習》票房大賣,慶功會自然是要舉行的。
這事不需要胡一飛操心,被韓密幾人一商量,定在了農曆小年這一天舉辦慶功宴。事實上這也是公司的變化。若是以前,韓密少不得要來問他怎麼辦怎麼辦,但現在生怕他多“操勞”,有的沒的都有人代勞了。
人都是逼出來的,他胡一飛也不是天生就會。他能做的大家都能做,何必要勞煩一個孤獨症患者。
然後胡一飛就又閒了下來,難得跑學校一趟。找到柳青青,讓她好好拜讀一下胡大作家的大作。“好好看看吧,瞧瞧大作家是如何寫作的?”
柳青青看著把自己包的跟粽子似的胡一飛,翻了一記嫵媚的白眼,隨手一翻,有些詫異,“英語?你行嗎?”
“我行不行不是用說說的,您想試試嗎?”胡一飛口花花調戲了班主任一句。
柳青青卻不吃這一套,“連老師也敢調戲!”拿起桌上的筆盒就要往對面砸了過去。胡一飛嚇一跳,“別砸,這麼好看的筆盒,砸壞了多可惜。”
柳青青得意的放下筆盒,翻開列印文件看了起來,“這不是你那本《暮光之城》嗎,你什麼時候自學的英語?”
“怎麼樣?”
“暫時還不錯,至少語法沒出現疏漏。”
胡一飛自得,上輩子學了英語這一技之長,也幹過一陣子私譯。
所謂私譯者,就是利用正版原著和正版譯著的上市時間差,搶先翻譯出來賣給盜版商。有時候“私譯”一本30萬字的暢銷小說,可有數萬元的收入,還無需繳稅,這甚至比正規譯者的收入還要高。
比如人氣動漫高達的新書剛剛在日本釋出,網上便出現了中譯本。私譯這一行拼的就是時間快,“正版哪有我們的快?如果你要等正版出來,可能要到明年了!”當然,“私譯”的勞動成果不能白送。向指定賬戶每打3元錢,便能獲得網站提供的一個下載密碼,便可以讀到一本高達新作。
這就是純粹的分享性質了,剛好可以逃過中國的出版法,免收法律責任。
“私譯”的情況其實早在多年前《哈利波特》熱銷的年代便開始了。那一年《哈7》英文版上市,因為中文版要在3個月後才能出版,就有一群按捺不住的“哈迷”開始了瘋狂的“私譯”,他們每譯一個章節,便貼到網上與人分享。2009年丹布朗新作《消失的符號》剛剛上市沒多久,“私譯”不僅出來了,而且還被人做成精美的pdf,甚至被讀者評價,“私譯本”的排版比正版還好看。
胡一飛上輩子也就那麼點成就,英語就是引以為豪的技能之一。
所以對自己的英語水平還是有些自信的,不過英譯漢與漢譯英也不能一概論之。現在他的情況,就是典型的漢譯英難題。所以才會躊躇不定,要找讀者先佐證一番。
柳青青認真看了起來,看了一半就看不下去了,“還是有些問題,你的語法確實沒出錯,自學能達到這種成就已經難能可貴了。不過這些僅僅只能作為翻譯,而不是英語小說,因為沒有什麼文筆可言,太多內容都顯得太過直白。讓一個英語母語的人看了,會顯得很彆扭。”
“當然,我也不太愛讀英語文學。幫你找個專業的來看看吧。”
她猜出胡一飛想要幹什麼,拿起電話聯絡了一陣,就帶著他往老師公寓走去。一位叫詹姆斯的外教接待了他們,他主修英國文學,博士學位,來中國任教五年有餘,目前已經在中國結婚生子。
雙方聊了好久,這位外教的水平果然夠專業,倒沒有把胡一飛的英文字一句話打死,提出許多優點:寫作習慣只能算是獨樹一幟,並非沒有可讀性。就是有點……用中國話來說,“為賦新詞強說愁”,強迫使自己模仿莎士比亞的優雅寫作風格,搞得有點不倫不類。
詹姆斯非常喜歡《暮光之城》裡的故事,他建議胡一飛業餘時間多讀英語文學,給他推薦了英文版的《魯賓遜漂流記》、《簡愛》、《哈姆雷特》,還贈送了他一本算得上是古董的《貝奧武夫》,上面有瑪格麗特-米切爾的隨筆留言。
《貝奧武夫》是古英語和中古英語時期的名著。古英語時期是指英國國家和英語語言的形成時期。最早的文學形式是詩歌,以口頭形式流傳,主要的詩人是吟遊詩人。到基督教傳入英國之後,一些詩歌才被記錄下來。這一時期最重要的文學作品就是英國的民族史詩《貝奧武夫》,全部用頭韻體寫成,非常具有可讀性。
瑪格麗特則是英國著名女作家,代表作《飄》後來被改編成電影《亂世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