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修業路長,立意高遠(第3/4 頁)
一,牛犇已經長大,完全有能力殺死自己。二、牛犇還不夠大,行為不夠理智,有時會不顧一切發瘋。
結論是,當發現牛犇有了動真怒的跡象,最好悠著點。
眼下就是這種時候,或者有可能是這種時候。
“小孩子,就是經不起玩笑。”
“好了。”
不理得福嘀咕,牛犇調出剛剛的對戰影片,點開播放,回頭把得福扶起來靠牆坐好,自己對著畫面負責解說。
“就是這裡。”
當影片播放到黑色機甲在河邊即將起跳的時候,牛犇按下暫停。
“也不知道為什麼,心裡我心突然有了你說的那種感覺,就好像......”
“就好像它在和你說話?”得福問了句。
“是,也不是......我形容不了......”
望著畫面裡的機甲,牛犇回憶著當時的感受,呼吸漸漸變得粗重;他彷彿又一次回到座艙,操縱著機甲在決死關頭髮動反擊,血液流動的速度不知不覺中加快,身體開始搖晃。
看著他的樣子,得福表情漸漸嚴肅起來。
“你很激動?”
“是。”牛犇應著,雙手緊緊握成拳頭。
“不要激動。”
“嗯?”
“太激動容易入魔。”
“......”牛犇被“入魔”兩個字眼嚇了一跳,頓時從想象中脫離。
“我說的是真的。”得福嚴厲警告說:“任何事物都可以導致沉迷,精神越是專注投入,沉迷的可能性越大;開機甲也是這樣,當你坐進去,追求的是人機一體,聯絡緊密才能最大限度發揮實力;但是當你離開機甲,你就要把自己與之徹底分開,否則就會漸漸迷戀上那種感覺,直到有一天,你會真的把它當成自己的一部分,對別的事情沒一點興趣,想一直生活在裡面。”
“這樣就是入魔?”牛犇其實不太理解這番話,但他絕對不願意把機甲座艙當成家,因而對得福的話很在意。
得福說道:“入魔只是叫法,過去人沒文化,動不動和仙啊魔的扯上關係;我認為,當情形發展到那一步,準確的解釋應該是:強迫症加物控。”
爹媽都是醫生,牛犇知道這兩種病患,聽著比剛才明白。
得福說道:“但要注意,一般的強迫症,患者能夠意識到其惡果,換句話說,他知道那樣不好,想擺脫、只是難以做到。加上物控就不同了,因為那本就是你喜歡、甚至拼命追求的目標,根本不會想著脫離。二者對比,後者治癒的難度大大提高,說入魔倒也貼切。”
說到這裡,得福冷笑起來:“世人無知,不管學習修煉,還是教徒傳藝,巴不得能夠入魔。沒錯,不論做什麼,入魔後總能迅速提高,達到相當高的境界,但是結果呢,即便造就出巨匠宗師,也毀了那個人。”
聽了這番話,牛犇心裡很不是滋味,不知該說點什麼回應。
古往今來,巨匠宗師從來都是最受尊敬的一群人,不管所從事的是哪個方面,總會獲得讚揚與崇仰;說的大些,人類社會之所以進步,正是因為各個領域學科存在這樣的人去推動。然而到了得福這裡,他們當中,恐怕有很大一部分不算是“人”?
最妙的是,牛犇居然找不到合適的話反駁。
假如年齡再大一些,學識閱歷再豐富一些,牛犇或許能夠想到,得福之所以看的如此“明白”,並非因為他多麼智慧,而是由其身份決定。他的核心是電腦,同時具備一部分人性,這樣的組合決定了,得福對“人”的認知具有雙重性,電腦那一面決定身體,比如四肢五官血肉頭腦,人的那一面決定情感和**,比如悲歡喜樂**口腹好惡等等。出於進化的本能,得福希望成為真正的人,因此在給人做“定義”的時候,會把他能想到的全部特徵都列舉進去,一點點學習。如此一來,那些痴迷於一術,對其它事物幾乎沒有興趣和能力的巨匠宗師,在得福看來就成了有缺陷的人,嚴重到某種程度,就可以說成不是人。
也即是說,正因為得福從最全面的角度給“人”做定義,認知反而變得片面;可他又不能不給人定義,或者選擇一些特徵刪除掉,那樣會直接導致電腦制訂的目標消失,進化勢必會混亂。
先天為人,牛犇意識不到得福的缺陷,他從人的角度考慮,得福的那些話稱得上大智大慧,無從反駁。先天是電腦,得福同樣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缺陷,見牛犇被自己說的沒話講,神情越發得意。
“修行艱難,入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