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4 頁)
在有關發展前景、原材料供應、產品銷售、生產技術、人才培養、經營管理、財政稅收、利潤分配、多勞多得以及其他有關整個經濟體制和企業內部管理特徵等各方面,在我們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實事求是地提出問題、意見和建議。 。。
發動全會力量為國分憂解難(2)
希望在*和政府的統一領導下,34民建中央發動全會力量為國分憂解難以民建和工商聯成員牽頭所興辦的街道集體企業,有一個較大較快的發展。
上海愛建公司成立後,一些地方的民建和工商聯起而仿效。
1980年8月23日南京市愛國建設公司成立。
公司以原工商業者為主籌集資金,重點扶持街道企業發展生產、擴大安置待業青年、補充市場需要。
民建和工商聯興辦的這類公司,不僅為國家當時的經濟建設作出了貢獻,更重要的是為以後民營企業的創辦和發展、推動經濟體制的改革,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
1979年北京市民建、工商聯協助有關部門創辦了著名的“大碗茶”和稻香村食品廠等街道企業,後又協助創辦了天橋建築公司。
1980年自籌資金創辦了北京投資服務公司。
公司的創辦,發展了集體經濟,吸納了大量勞動力。
1982年5月福建泉州市民建、工商聯出資創辦了建聯針織廠,承辦港商來料加工業務,擁有廠外計件工近3000人。
許多地方的民建、工商聯也先後創辦了各種型別的工商集體企業,安置和培訓了大量待業青年。
許多地方組織把已經離退休的會員組織起來,利用他們的一技之長,組成“四化服務隊”,奔赴各地開展經濟諮詢和各種技能的培訓,協助創辦集體企業,安置待業青年,為促進社會穩定、發展集體經濟作出了特殊貢獻。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不顧年事已高,東奔西走,不辭辛苦,不計報酬,“老牛明知夕陽短,不用揚鞭自奮蹄”,立志要在四化征程上留下自己晚年的腳印,為子孫後代樹立榜樣。
他們的精神和業績得到了全社會的普遍讚譽,中央電視臺為此專門製作了《他們是自己人》的電視專題片,在全國播放。
此外,民建、工商聯把經濟諮詢服務和工商專業培訓作為為四化服務和擴大就業的重點,廣泛深入地開展起來。
經濟諮詢服務的一個重大轉變,是從個別分散的獻計獻策,向有組織地進行專業、專題諮詢發展。
1981年3、4月間,民建中央、全國工商聯先後兩次發出通知,要求各級組織從各地實際情況出發,採取切實的措施與恰當的形式,把成員進一步組織起來,更加廣泛地、更加有效地開展向*和政府提建議的活動,得到各地的熱烈響應。
先後有27個地方組織提出了103份建議。
這些建議大都受到*和政府的重視,得到了妥善處理。
輕工業部部長宋季文收到吳羹梅、湯蒂因、徐正元提出的《關於搞好我國制筆工業調整工作的意見》和《增加細杆鉛筆產量多創外匯的建議》後,約吳羹梅面談進一步徵求意見,並表示立即採納。
武漢會員朱復再根據市第二藥廠存在的問題,向黨委建議開展增產節約活動。
活動開展以後解決了企業的虧損問題,全年實現利潤321萬元。
貴陽市民建、工商聯捲菸業務研究小組提出的《充分發揮我省產煙優勢,加強科研工作,擴大卷煙生產的建議》,提議對貴煙一廠、二廠增加投資、擴大年產。
建議實施後產值增加了15000萬元,並吸納了大量人員就業。
雲南昆明市民建、工商聯為楚雄彝族自治州引進美國菸草良種和栽培技術,使當地在20世紀80年代的菸草業財政收入達到1000萬元,佔財政總收入的24%。
到1985年,菸草業財政收入達到億元,佔財政總收入的66%。
發動全會力量為國分憂解難(3)
為了檢閱開展經濟諮詢服務的成果,交流經驗,研究問題,推動工作,民建中央、全國工商聯於1982年7月召開經驗交流會。
會前,*中央書記處聽取了彙報,對民建、工商聯的經濟諮詢服務工作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肯定“民建、工商聯這條路子是走對了,很好”。
國務院各部委和地方各有關部門的負責同志應邀出席了會議。
首都各新聞單位作了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