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頁)
就是這樣被殺害的。
他謹慎地安排著自己的歸程。
先是秘密透過中國駐瑞士大使館,領取了中國留學生歸國證明書,把它縫在西服裡面,然後瞞著朋友、熟人,以到香港探親為名,毅然從馬賽港起程回國。
1955年5月8日,客輪經過一個月的顛簸抵達香港。
當黃其興看到羅湖橋頭迎風招展的五星紅旗時,激動的淚水禁不住淌了下來。
黃其興終於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
新中國的建設正熱火朝天地進行著,昔日的貧苦大眾翻身做了主人,一座座工廠拔地而起,孩子們過著幸福快樂的學習生活,他看著祖國舊貌換新顏,越發肯定了自己的選擇。
國家進行建設,需要大量的建築材料,這正是他發揮專業特長的時候。
他忘我地工作著,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培育出了累累碩果,為發展我國的建築材料和石油工程材料作出了可貴的貢獻。
1957年黃其興加入了九三學社,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在*黨派組織中,他對共產黨的瞭解,對多黨合作制度的認識都更加深刻。
他由衷地感到: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共產黨才能建設好中國。
“*”浩劫中,他這個出身於資本家家庭,有那麼多的“海外關係”,又是從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回來的人,自然難逃厄運。
然而,不論遭受怎樣的精神打擊和肉體摧殘,他的信念始終堅定執著,心中的紅旗始終不倒,他同廣大愛國的知識分子一樣經受住了考驗。
一旦恢復工作,他沒有嘆息,沒有抱怨,也無暇傷感,彷彿能搶回那逝去的年華一樣,帶著滿身的傷痕,爭分奪秒地幹了起來。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黨的知識分子政策落實在了黃其興身上。
職務上,他被提升為石油部施工技術研究所副所長;生活上,他得到了優先照顧;政治上,他被委以重任,陸續擔任了天津市塘沽區副區長,九三學社天津市委主委,天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全國僑聯副主席。
1987年黃其興任天津市塘沽區副區長,分管科教文衛體等部門的工作。
到學校檢查工作時,當他看到五星紅旗冉冉升起,不由得又激起了自豪感。
但看到國旗下的學生站不成形,容不莊重,漫不經心,彷彿升起的是與他們不相干的旗幟時,他的心一沉,想到了自己走過的幾所學校,充斥在校園裡的是流行歌曲,而聽不見國歌和國際歌的聲音。
這引起了他深深的思考。
他想,無論時代怎麼變化,愛國主義精神是永遠不能變的。
正是在愛國主義的旗幟下,無數志士仁人和革命先烈為了民族的生存、發展,為了扞衛國家的獨立、主權,拋頭顱,灑熱血,進行了不屈不撓的英勇鬥爭,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動人事蹟。
今天,中國已進入改革開放的新的歷史時期,我們更應該高舉愛國主義旗幟,把偉大的祖國建設好,使之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黃其興認為,國旗是國家獨立的象徵和標誌,代表著一個民族的尊嚴和驕傲,也是動員人民、振興民族、抵抗外來入侵的旗幟。
為了維護國旗的尊嚴,增強人們的國家觀念,提高民族凝聚力。
因此有必要制定一部《國旗法》,透過立法形式激發人們的愛國主義情感,增強民族凝聚力。
於是,黃其興提筆寫下了《建議國家制定〈國旗法〉》的提案。
建議透過法律形式,對製作和升掛國旗予以規範。
1997年,北京天安門內國旗護衛隊駐地,歡聲笑語打破了往日的寧靜。
作為制定《國旗法》的倡導者之一,黃其興和社會各界代表齊聚一堂,暢談自己與國旗之間的不解之緣,並衷心祝願我們偉大祖國的國旗在每個人心中永遠飄揚!
(王笑穎執筆)56九三中央
肩上的擔子沉甸甸(1)
肩上的擔子沉甸甸九三學社中央我作為九三學社大連市委副主委、大連市信訪局副局長,在長期工作實踐的基礎上,2007年我撰寫了一份題為《構建化解社會矛盾,建立社會矛盾“大調解”機制的分析與研究》的調研報告,被九三學社中央採納。
又經過近半年的深入調研和論證,最終形成了九三學社中央的《完善社會矛盾化解機制,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提案,並被選定為在全國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上的發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