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3/4 頁)
吳明徹不信王軌從大周發兵,一路急行軍至彭城,能夠如此之快地湊齊千餘副鐵輪 。因心下煩躁,不覺憤然 怒喝道:“軍事謀略豈是爾等所慮之事?大戰在即,大敵當前,出此胡言,莫非要亂我軍心 不成?” 蕭摩訶聞言,急忙住了口退出帥帳。
彭城守城軍士此時聞聽大周援軍已到,並且阻斷了陳軍水兵退路,士氣更加高 昂。陳軍又連攻數日,仍舊固若金湯一般紋絲不動。
清河入淮口被鐵輪鎖定後,大將軍王軌方才速派兩萬大軍趕來援救彭城,留下兩萬大軍 守定清口。
此時,陳軍早已聞聽退路被截,軍中上下一團驚慌,無人有心再戰。眾將也一齊來到 帥帳,請求吳明徹答應破堰拔軍、撤兵突圍。
吳明徹本系年邁之軀,彭城久攻不下,又聞知水軍退路已斷,因焦慮過度而驟染重 疾。蕭摩訶再次進言道:“吳公,今求戰不得,進退無路,潛軍突圍未足為恥。願公帥步卒 、乘馬輿徐行,摩訶情願率鐵騎數千,驅馳左右,拼死斷後,必使吳公安達京邑。” 吳明徹不覺含淚嘆息道:“果然危難之中見真情!明徹為陳軍主帥,知進不知退, 知得不知喪,獨斷專行不聽弟言,急功近利,終致我大軍將士淪入險厄,如今悔之晚矣!弟 所具述的退兵之計甚好。然明徹既為三軍總督,面臨危難之際,必得身居其後,豈可放棄三 軍而獨自求生?明徹願與我大陳數萬水步軍兄弟同生共死。請弟率騎軍速速突圍,萬勿遲緩致我大陳全軍覆沒。” 摩訶見勸說不動,只得依令率幾千騎軍乘夜繞過周軍營地撤離圍困。
騎軍撤退之後,吳明徹方下令決堰,想借水勢浩大之際迅速退軍。
待陳兵船隊退至清口臨近入淮處時,見水勢漸漸平弱。正猶疑時 ,突然傳來船艦被水下鐵輪阻塞進路的訊息。眾船一時前後相撞,在河中擠作一團進 退不得,正好睏在兩岸壁壘之間,被周兵圍了個鐵桶一般。
陳兵正驚疑惶懼中,忽聽一聲呼哨,只見兩岸驟然萬箭齊發,一齊射向河面船隊 。陳軍的水陸大軍在艦上無路可逃,也無法回擊,或是中箭號叫,或是紛紛跪在船甲乞降, 也有許多投身水中,試圖泅水逃生。
岸上週兵的箭矢即刻轉射河心。
南陳大將吳明徹此時已病得無半點力氣,眼睜睜地在帥艦上被大周 將士生擒過去。
因呂梁城破之後大周的萬餘將士被陳軍悉數斬殺之故,王軌和大周將士早已恨得 眼中出血,不僅將河中逃兵盡皆射殺,就連船頭的三萬多陳國降俘也盡數斬殺、拋屍水中。
彭城一戰,吳明徹所率八萬大軍,除了跟隨蕭摩訶從旱路悄悄逃 走的幾千騎兵之外,其餘的南陳士兵全部做了水中的亡魂。
一向寧靜碧澈的清水河,一時間竟流成了一條血河,河面上凌亂地漂浮著無數 的斷肢殘軀…… 彭城大捷飛報京城後,武帝龍心大悅,急令傳詔:城內城外廣懸花燈、高搭綵棚, 禮樂儀仗陣列凱旋門。待王軌一路風塵僕僕地率軍回朝覆命時,武帝親率文武百官在十里長 亭迎接三軍,並詔諭晉封厚賞有功將士,同時下詔改元宣政。
南朝老將吳明徹被押解到大周后,愛將惜才的武帝對他厚禮相待,並晉封他為大 周懷德郡公、大將軍。吳明徹卻因羞憤懊責而病情沉重,末了竟拒絕醫治而亡。
彭城兵事甫定,北境邊塞接著有急報傳來:突厥和范陽王已糾齊了數萬兵馬,兵分 三路入寇大周。
武帝此時早已調齊了各路兵馬,又下詔徵集關中所有公私騾馬全部從軍。武帝親率 六軍御駕北上,兵分數路進軍北伐,決心一舉靖定邊患,為明年的全線南征而斷絕後顧之憂 。
後續大軍尚未趕到,前線各軍已有捷報相繼傳來。
→虹→橋→書→吧→BOOK。
第126節:第三十二章(3)
此時的武帝雄心萬丈,志在必勝。白天乘御輦率軍疾進,夜晚在帥帳中秉燭運籌, 通宵達旦地與軍師和屬僚商定擊敵克城的用兵方略。
不料卻因操勞過度,帥營尚未行至敵域,主帥武帝便突發重病。隨軍的幾名御 醫穿梭于帥帳和藥篷之間,又是湯藥又是針砭的。連著好幾天下來,武帝的病勢不僅不見緩 輕,反倒日漸沉重起來。
大軍進發主帥重病,自古就於兵事不吉。在左右臣僚的反覆勸說下,武帝只得下 敕:暫停各方兵事。
帥帳中的武帝咳喘不已,呼吸緊迫。他自覺病入沉痾、大限不久,勉強支撐著他令左 右急召宗師宇文孝伯覲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