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仙俠小說 > 鐵血宏圖 > 第195章 說服

第195章 說服(第2/3 頁)

目錄
最新仙俠小說小說: 永墮深淵:魅我帶著一群小鬼練魔法我以大夢煉長生我在蜀山斬妖除魔成聖人穿到西遊記拜孫悟空為師鍵盤俠的異次元冒險逆襲重生:反擊耀新生縱橫三界之鬼門小子異寂能御獸東荒我不慌史前元尊天之湮修仙錄之問道天涯不死修仙人心道征途綜影視:拯救意難平男二們仙緣道侶傳山野窮小子的修仙路我有一個神道界穿越修仙開局仙尊巔峰炸翻異?

朱順西、朱道明,朱道埠、朱宜鋒、朱宜濤……”

詫異的看著紙上的羅列的姓名,駱秉章隱隱的猜出了一些事來。

“這些……”

“你看這些字……”

將“齊”、“西”、“明”、“濤”皆換成另一通音或近音字之後,駱秉章立即看懂了一切,他驚詫的看著紙上的姓名。

“朱三即王士元,著凌遲處死。伊子……俱著立斬。”

在駱秉章的詫異中,張亮基道出了“康熙四十五年的朱三太子案”,然後頗是語重的說道。

“當年清兵入關後,各地明皇室幾被誅殺淨盡,僥倖逃脫者,無不是隱姓埋名,漢督祖上為求自保,雖不曾易名更姓,雖遵祖訓,卻又不得不謹慎對之,其沿用皇明之輩份,但其名卻藉以通假字,如漢督之父,諱朱道明,漢督諱朱宜鋒,如此錯輩通假自不為外界所警,如漢督二叔者,雖為朱道埠,而其子卻為朱宜濤通假“鋾”……”

張亮基口中的“漢督”亦是大漢都督府的大都督,而“漢督”一名正是由其所稱,現在已經為人們所接受,在別人看來,這“漢督”之名不過只是一個稱謂,但是於張亮基看來“漢督”兩字,卻帶著更深的含意,比如將來其可為“漢王”,自然也是區別其與粵匪不同之處。

“漢督實為堂堂皇明之後,自是有天命者,自當為我中華之真主,今時漢督起後,復以中華,不正是順應天命之舉,還望儒齋切莫自誤!”

何謂天命?

天命這東西總是飄渺不定的,但對於任何一個讀書人而言,這看似飄渺不定的天命,卻總是會對他們造成一定的影響,縱是如駱秉章亦也是如此。

對於所謂的“皇明之後”,駱秉章不覺得的有什麼,但是他卻非常清楚,這一面大旗對於漢人來說意味著什麼,縱是那粵匪起兵之初打出的旗號不也是“反清復明”嗎?若是他日這所謂的“漢督”打出“反清復明”的旗號時,自然更能得以民心。

一面“前朝”的旗幟可以換來民心嗎?

至少可以換來一部分,做為廣東人的駱秉章又豈不知道,這前明自永曆起雖亡近兩百年,可卻依為百姓所記,洪門也罷、天地會也好,無不是打著“反清復明”的旗號。而且所謂的“皇明之後”的身份,對普通百姓亦極具蠱惑性,對於許多百姓而言,單就是這血脈便表示其已具“天命”。

天命!

若是百姓信以天命的話,那這朝廷又能如何?念及當下的局勢,駱秉章的心思不禁為之動搖起來,他的目光也變得有些迷茫。

切莫自誤!

於心底念著張亮基的提醒,駱秉章反問道。

“那石卿是否正因如此,方才甘為漢督所用!”

稱謂上的些許改變,讓張亮基於心底一笑,曾為封疆之吏的他比誰都更瞭解漢臣的心思,對於大多數漢臣來說,或許他們言道著“吾皇聖明”,可實際上“滿漢畛域”的現實卻是任何人都無法忽視的,在那“首崇滿州”的氛圍下,漢臣永遠低滿臣一等的現實,總是在提醒著他們,他們是什麼人,也正因如此,除少數人外,大多數漢臣對滿清朝廷的忠心也就停留於表面,只需要適當的遊說,總能令其歸順。

就像他張亮基一樣,在家人的安危得到保障的時候,在意識到大清國的氣數將盡時,他果斷的做出了選擇。

“還請儒齋手書一封給予家人,以便漢督遣人將令家人接至武昌,以免為滿清所害!”

見其心思浮動,張亮基又特意提醒了一句,當初若不是漢督派人把他的家人接到武昌,他又如何能沒有後顧之憂?

面對張亮基的要求,駱秉章不禁再次陷入思索之中,他先是想到自己欲成就一番事業的雄心,又想到出仕十餘年來的皇恩浩蕩,同樣還有那朝中無處不在的“滿漢畛域”,表面上於皇上而言是“滿漢並重,不稍偏視”,可實際上,自滿清入主中原以來其秉持的卻是“首崇滿洲,因所宜也”的原則,至於那皇家的訓諭中對漢官的猜疑亦是屢屢可見。甚至說連那皇上也曾公開說過“漢尚書朕不能全信”的話語,正因如此,其才會在直省優肥之缺中首選旗人,在職官品級中,滿官品級之初制均設漢官一等至三等。

在這種情況下,漢臣幾乎皆是唯唯諾諾,徒為自保祿位之計,緘默不言,以為保身,康熙朝如此,現在未曾不是如此!以至於出仕前座師曾特意叮囑其自保之道,並用涂天相遭到罷斥時話語提醒他。

“我漢人,用我則用,不用我便回籍教書!”

這便是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光榮使命193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