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仙俠小說 > 鐵血宏圖 > 第450章 離經叛道(三)

第450章 離經叛道(三)(第1/3 頁)

目錄
最新仙俠小說小說: 魔法咒語是漢字?看我手搓禁咒!修真從穿越到長橙域開始一本功法闖宇宙靈印紀永墮深淵:魅我帶著一群小鬼練魔法我以大夢煉長生我在蜀山斬妖除魔成聖人穿到西遊記拜孫悟空為師鍵盤俠的異次元冒險逆襲重生:反擊耀新生縱橫三界之鬼門小子異寂能御獸東荒我不慌史前元尊天之湮修仙錄之問道天涯不死修仙人心道征途綜影視:拯救意難平男二們

“他這麼做卻給後世做了一個很不好的榜樣!”

對於中國人而言,很難直面自己先祖犯下的錯誤,大多選擇“為長者諱”。但是朱宜鋒並不在乎這些。他本身就是一個實用主義者,當已經不需要再用朱家的名頭為自己謀取利益,甚至需要推翻一些東西的時,自然也應該直面其犯下的錯誤,更何況,這會給外人制成一種假想——連自己的祖先犯的錯都可以指出,那麼面對類似的錯誤,誰還能再說出一個“不”字。

但是當這話聽在郭嵩燾的耳中,讓他渾身猛然一顫,為人臣者,有些話甚至連聽都不應該聽。

怎麼辦?

猶豫間,郭嵩燾的眼前猛然一亮,連忙開口說道。

“殿下,刪書者焉止高皇,秦無道方才“焚書坑儒”,高皇刪書之後,實是聖人之道!”

為了給朱元璋洗地,郭嵩燾甚至不惜搬出聖人來。

“聖人得帝魁之《書》三千三百三十篇,刪定一百篇為《尚書》,十八篇為《中侯》。而高皇帝刪書亦是合聖人之道……”

郭嵩燾的話讓朱宜鋒心底微笑,果然都是統治者的好臣子啊!居然把孫子刪書這個真假難辯之事給說了出來。但是臣子這麼給高皇帝洗地,作為子孫後代的自己,就不好再提此事了。

其實之前在道出這句話時,朱宜鋒的視線朝著孝陵的方向投去,他並不後悔說出這句話。或許對於不少人來說,朱元璋是完美的,但是完美,並不意味著沒有犯錯。

至少在很大程度上,在這件事兒上他就做錯了。

“高皇為了讓大明政權千秋萬代永世不倒,刪以《孟子》85條,但其亦知文不可盡刪,僅編了一本《孟子節文》,以供士子專考,可卻不禁士子看《孟子》全文亦不禁印此書,但是高皇卻未曾想到,其無意之舉,卻由此開以中國刪書之河,”

因為認了朱元璋作為“先祖”,那就必須要為其行為負上一些責任。

“至滿清時,滿清更是將其發揚光大,滿清以異族蠻夷入主中國,為維持統治,更是推行文字獄,以文入罪。刪改天下之書,焚書數萬,更是為維持統治,肆意刪改儒家學說,以至於儒家完全淪為其工具,成為其奴役百姓之本……”

“滿清禍國如此,實是可恨至極!”

郭嵩燾直接道出了一句政治正確的話來。點點頭算是認同的他的這個態度,朱宜鋒又接著說道。

“然而這不是真正的儒家,而是歷代君王隨意修改後的儒家。”

是的,這並不是真正的儒家。說儒家愚民的必須要先區分孔孟的儒家和董仲舒之後的歷代儒家。漢武帝時期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可以看作儒家的發揚光大,但是也可以看作是儒家的一種“變態”。仲舒時期的儒家已經摻雜了一些陰陽五行的神秘學元素,為了體現君權神授的觀點,開始有了愚民的“雛形”,仲舒時期的儒家已經摻雜了一些陰陽五行的神秘學元素,為了體現君權神授的觀點,開始有了愚民的“雛形”,

真正的儒學中,有“愚民”爭議的只有《論語》中《泰伯篇》中的一段話,引起爭議的原因是斷句問題,也就是那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第一種斷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種斷句是不折不扣的愚民思想,翻譯過來大意就是“可以讓人民按照我們得意志去做,但是不能告訴他們這樣做的理由”,如果這種斷句成立,應該是最早的儒家愚民思想雛形。至於第二種斷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種斷句截然不同,翻譯之後就是“民眾同意,我們就實行;民眾不同意,我們應該和他們說清楚道理和原因”,但是在後世很多人認為這是人們對於孔子的過分拔高,基於政治正確的原因,學術界支援第一種斷句以及翻譯確實也多一些,但是對於朱宜鋒來說,他更傾向於第二種,因為他知道中國的根本在什麼地方。

“其實,從開始罷黜百家的時候,掌握在統治者手裡的儒家就成為愚民的工具。究其原因還是在於秦,秦國因為愚民而興,也因為愚民而亡。但是,自此之後,百代都行秦政治,二千年來之政,秦政也,所以,“愚民之道”就再沒有退出中國歷史的舞臺。”

緩步向前走著,朱宜鋒邊走邊感嘆道。

“不過,秦國二世而亡的教訓,卻為歷朝歷代所警,但“漢隨秦政”的影響,加之秦國因“愚民”而強的現實,又為歷代王朝不甘捨棄,而在這個時候董仲舒出現了!”

是的,董仲舒是一個關鍵的角色,這正是朱宜鋒研讀史集得出一個結論。

“後人只

目錄
光榮使命193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