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1/4 頁)
黨支部又是黨的領導機關聯結廣大黨員的基本環節,是基層單位黨務活動和黨的工作的直接組織者。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上級黨組織的各項決議,最終都要透過支部去貫徹落實。所有黨員都在支部的領導下,參加支部組織的活動,完成支部交與的任務。正是透過黨支部的工作,軍隊黨組織才得以形成堅強的、有戰鬥力的整體。
黨支部還是黨聯絡廣大群眾的橋樑和紐帶,是黨支部將廣大官兵群眾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一般情況下,基層官兵中黨員只佔少數,黨組織團結、帶領非黨群眾主要透過黨支部。上級黨組織的決議、要求,要透過支部向群眾傳達,由支部組織貫徹落實。廣大幹部戰士的情緒、意見,要透過支部收集整理,然後逐級向上反映。
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在艱苦的戰爭環境中表現得最為明顯。戰爭年代每當部隊受領重要戰鬥任務,首先都要召開支委會進行研究,集中支部一班人的智慧,形成保證任務完成的具體措施。然後,召開黨小組長會,傳達上級指示命令和支委會決定,對全體黨員提出要求。必要時還可召開支部大會,進行黨內動員。支部一級活動結束後,各黨小組也要開會,就如何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帶領所在班排全體同志完成支部佈置的任務,進行研究和分工。會後,黨員再分頭下去做其他戰士的工作。上級黨組織的精神就是透過這種方式層層傳達貫徹下去,落實到每個戰士,有了這麼一套嚴密的管理系統和細緻的組織工作,各級領導對部隊的掌控能力大大增強。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黨組織在軍建中的作用(3)
例如,飛奪瀘定橋是中央紅軍長征途中最驚險的一幕。當時,幾萬紅軍來到大渡河邊,從敵人手中只搶到一條小船,國民黨追兵眼看著包圍上來,一心想把紅軍變成“石達開第二”,情況非常危急。要想擺脫困境,紅軍必須搶在敵增援部隊之前,拿下上游240裡處的瀘定橋。林彪將任務交給了紅4團,要求部隊不惜一切代價,一天之內趕到瀘定橋,並明確提出“要橋不要命”。紅4團受領任務後,按說根本沒有開會的時間,可部隊仍然透過黨組織進行了戰鬥動員,所有活動都是邊跑步、邊展開。據當時在場的同志事後回憶,紅4團部隊沿河岸向上遊飛奔,遠遠望去就像是一串滾動的小泥丸,只見這些泥丸一會兒彙集,一會兒又散開,這實際上是各連隊黨支部及黨小組邊跑邊開會。正是靠黨支部的工作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紅軍才能晝夜兼程240裡,飛奪天險瀘定橋,創造出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
黨支部的作用在部隊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表現得更為明顯。我軍歷史上有不少這樣的故事:受到強大敵人的包圍和攻擊,部隊被打散了,指揮員犧牲了,倖存的官兵群龍無首,不免有些慌亂。這時,只要還有黨員,還有支部,部隊就有了主心骨,就能夠重新組織和振作起來。例如,20世紀50年代拍攝的電影《海鷹》中就有這樣一組鏡頭,我軍一艘魚雷快艇在海戰中被敵擊沉,官兵落入大海,沒有救生裝置,情況十分危急。這時,黨員們自動地游到一起,召開了一次特別的支部擴大會,相互激勵,相互幫助,研究如何帶領全體同志戰勝困難,爭取游回祖國。正是因為黨支部發揮了作用,倖存人員重新形成了堅強的戰鬥集體。
更值得一提的是,軍史上還出現過這種情況:原有的部隊被打散了,分屬於不同單位,互不相識的官兵碰到一起,準備繼續戰鬥。他們首先做的,就是共產黨員站出來,組成臨時黨支部。隨即黨支部便成為這支隊伍的核心,所有同志不論來自哪支部隊,不論原來職務高低,都自覺地服從黨支部的領導。就這樣,很快形成了一個新的戰鬥集體。用現代管理學的話說,透過臨時黨支部的組建和發揮作用,使部隊具備了一定的自組織功能。現代管理學高度評價系統的自組織功能,認為這是實現管理的最高境界——“沒有管理的管理”的重要途徑。可什麼是管理中的自組織功能,如何才能使企業具備這一功能,專家們頂多也就是從理論上說說。而毛澤東領導下的解放軍一些在危難時刻自行組織、自覺行動的臨時黨支部,卻是活生生的例證。
現代企業發展過程中都會遇到“管理瓶頸”。企業發展初期,只有二三十名員工,管理者天天與他們打成一片,對每個員工的情況都瞭如指掌,管理起來得心應手。可隨著公司業務的發展,組織規模不斷擴大,管理者越來越忙,離一線、離員工也越來越遠。管理者慢慢地就會發現,自己對企業的真實情況若明若暗,管理起來心中沒底了。員工們大都忙忙碌碌,對管理者也是唯唯諾諾,可他們內心是